黄帝姓姬,炎帝姓姜?甲骨文改写认知


根据《国语》记载,黄帝生在姬水附近,炎帝生在姜水附近,所以两个人都是“因水为姓”,即以姬与姜为姓。千百年来,人们对此深信不疑,即便不信也没有足够可靠的文献去否定,但随着甲骨文的出土,黄帝姓姬、炎帝姓姜的历史却要被改写。

大约4700年前,炎帝王朝衰落,黄帝部与蚩尤部先后分离出来,形成了上古版的三国鼎立。经过多年厮杀,黄帝先后击败炎帝、蚩尤,完成了上古版的统一战争。从此之后,黄帝家族垄断了中国统治权,其余上古四帝颛顼、帝喾、帝尧、帝舜,以及夏朝、商朝、周朝的王族都成了黄帝血缘后代。但史书记载也有自相矛盾之处,大禹是黄帝玄孙、颛顼的后代,商契是帝喾之子,帝喾是黄帝曾孙,按理夏商王族都该姓姬!但夏朝王族姓姒,商朝王族姓子,都不与黄帝一样姓姬,中国人说“行不更名,坐不改姓”,夏商王族为何背祖弃宗改姓?先秦时期,“氏”可以根据封地变化而变化,但一个人的“姓”通常是不会变的,因此夏商王族不太可能是黄帝血亲后代。

当然,史书记载只能说明黄帝世系让人怀疑,不太可信,却不能说黄帝姬姓是虚构的。甲骨文出土之后,人们在卜辞中找到了姬字,由于中国文字的特殊性,往往蕴含历史文化内容,会反映出时代特征,因此姬字的出现有助于进一步解读黄帝姓氏。

姬字最早见于甲骨文,由“女”与“”构成,女字表意,“”字表音,其中“”是“䇫”的本字,而“䇫”(jī)是一种篦子,一种特殊的梳子,齿要比普通梳子更密,通常是用竹子制成。因此,姬字本义是一个妇人在梳头,实际表示女性或美女,起初无疑与姓氏无关。

另外,史书说黄帝因姬水成姓,但从姬字字形上完全看不出与河流有什么联系,与古代造字习惯不太相符,如济、河、江、海、渭等部首都有三点水,姬水之姬的部首应该有水才对。因此,黄帝“因水为姓”的记载可能不那么可信。

或许正因如此,司马迁在讲述黄帝历史上时,才没有记为黄帝姓姬,而是说“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

当然,如果黄帝姓姬是真实历史,那么大概情况应该是:母系氏族社会时,一个可能盛产篦子的部落名气很大,于是被周围部落称之为“姬”,其部落旁边的河流被称之为“姬水”,黄帝出生于姬水旁边,所以就以姬为姓。

最近几十年来,黄帝研究取得了不小进展,目前较为公认的观点是黄帝是周人祖先,但他出现时间应该没有史书说得那么早,而是周人构建古史时,有意将黄帝时间提前了,与其他民族祖上有名的人物,最终被编成一个谱系,黄帝成了这些名人的祖先。也就是说,黄帝的历史地位是周人构建出来的,关于他的传说很多也是后人添加的,因此黄帝本身可能没有姓氏,但后代周人有了姬姓之后,于是逆向赋予了祖先姬姓。

黄帝的另外一个称呼是公孙轩辕,《史记·五帝本纪》中认为黄帝姓公孙,但“公孙”这个姓氏始于春秋战国,本义是公族之孙,也就是周朝宗室或诸侯宗室后代,后来慢慢的演变为姓氏。先秦时期,称呼都很严谨,“公子”、“公孙”等的称呼是身份的象征,像武侠小说中的到处称“公子”会引来杀头之罪的。因此,黄帝绝不可能是公孙氏,这是春秋战国文人臆想的产物,认为黄帝是诸侯后代,自然可以称之为公孙。通过公孙姓氏起源可见,包括姓姬在内的黄帝很多历史传说,可能都是后人包装出来的。

如果说黄帝姓不姓姬,还很难判断的话,那么炎帝姓姜则基本上不可能。

唐代司马贞《三皇本纪》记载,神农氏建立上古炎帝王朝,之后传承了十余代、530年到“榆罔”时衰落,黄帝乘势而起,取代了炎帝。按照这种说法,神农氏的姜姓比姬姓出现得更早,距今要有5200余年。当然,司马贞的说法与很多史料相矛盾,绝大多数史料说炎帝与黄帝大约同时得姓,因此按照史料说法炎帝姜姓距今时间大约至少在4700年以上。然而,甲骨文并不支持炎帝姜姓之说。

甲骨文中的姜字,是头戴羊角的女人,用作性别区分,未见用于姓氏,甲骨文专家赵诚说“像女子头上有羊角之形,指从羌族俘虏来的女俘”。而甲骨文中的羌字,是头戴羊角的男人,不过甲骨文中羌字有多种写法,形象地反映了当时商羌关系。

上图1—3中有绳索之类的东西,图4已经没有了。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很简单,就是起先商羌之间处于战争状态,商人打败羌族之后俘获了很多俘虏,就将他们捆绑了起来,1—3羌字反映的就是这种情况,后来可能羌人臣服了,于是就放开绳索,变成了正常的“头戴羊角的男人”。

也就是说,甲骨文中的羌与姜,只有性别上的区别,“羌”是男羌,“姜”是女羌,其中姜字起初还没有成为姓氏。后来,当需要有一个符号来表达羌族的族群名称时,就用“羌”来表示,用来表达羌族姓氏时,就用“姜”来表示。通过姜与羌的演变不难看到,姜姓出现得比较晚,大约在商朝中晚期,与炎帝姜姓来源的历史根本对不上。

另外,商羌关系以及姜姓起源也说明,姜子牙应该大有来头,极有可能代表了当时羌人的利益,所以才与周人一起反商,而不是史书上记载的“忧国忧民”才愤而反纣。史书上炎帝姓姜的历史真相,大概是炎帝是羌人祖先,姜子牙的祖先,羌人得姜姓之后逆向赋予了炎帝姜姓。

所谓“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黄帝姓姬、炎帝姓姜大抵就是如此,春秋战国文人书写炎黄历史时,以当时的认知、他们的眼光看待炎黄,所以才有黄帝姓姬、炎帝姓姜之说,实际上炎黄当时未必有姓氏。

参考资料:《史记》、甲骨文等

评论问答

阪泉大战,以炎帝败退南方告终,但战争并设有到此结束,炎帝的后裔和属下先后奋起,为他们心中的偶像、崇敬的君主复仇,虽九死而不悔。 率先兴兵讨伐黄帝的是炎帝的苗裔战神蚩尤。蚩尤善于制作兵器,锐利的长矛、牢固的盾牌、轻巧的刀剑、沉重的斧钺、强劲的弓弩,都出自他的创意。他家兄弟八十一个,..

集农神、商神、药神于一身的炎帝 补天以后又轮转了不计其数的春秋寒暑,在历史长河的一个普通黄昏,西边残阳如血,东边晶莹的圆月已悄悄攀上了柳梢,少典氏娶于有峤氏的新娘任姒仍在姜水岸边踯躅,古今中外,年轻漂亮、多情善感的女子都一样,她们的心思谁也猜不透。 突然,一道红光自碧波深处激射而出..

炎帝是一位慈爱仁厚的大神。当他在世的时候,大地上的人类由于不断的生息繁衍,自然界生产的食物已经不足以满足人们的需求了,于是,仁爱的炎帝便教给人类如何播种和收获五谷,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来换取生活所需要的一切。当他要教给人类种五谷时,从天空纷纷降落下许多谷种,他收集起这些谷种来,播种..

传说一关于黄帝的传说:据传他出生几十天就会说话,少年时思维敏捷,青年时敦厚能干,成年后聪明坚毅。建国于有熊(今河南新郑),亦称为有熊氏。当时的天下共主发明农耕和医药的炎帝已经衰落,酋长们互相攻击,战乱不已,黄帝族崛起,先是与炎帝决战于涿鹿(阪泉),并将其流放南方,接着与炎帝的部属..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不知不觉黄帝已经须发全白,连眉毛也白成了霜花。他决定公开考试,选贤传位。消息传出,神人共聚,来者成群结队,测试场成了群英会。选才这日,风后临场主持,并请黄帝领着歧伯等神臣现场臂看。文考、武考人才都不少,可惜,文人只能为文,武士只能用武,选拔十几天后,能文能武的..

神农氏生于姜水,于是他以姜为姓,号称烈山氏,以火德治全国,故称炎帝。炎帝是农业之神。相传,上古的时候,没有农业,人们靠狩猎、打鱼、采摘野果为生,过着原始游牧生活,并且常常受饿、受冻。炎帝看到人们生活这样艰难,心里极为不安,他日思夜想,想资助大家过上丰衣足食、安平稳稳的日子。他想,..

蹯溪钓鱼台太公庙前的河水中央,有一尊巨石,形如圆锥倒立,又似莲蓬斜插。这就是有名的璜石。听说它是女祸补天所遗。轩辕黄帝时期,有一名叫风后的高士隐居在这里后,璜石突然光芒四射,昼夜不息。当时,黄帝正在涿鹿征战蚩尤,几十万雄师被蚩尤用漫天大雾围困,他不得不派人四处访贤,以破蚩尤。有一..

神农炎帝有四个女儿,精卫是炎帝最小的女儿。精卫小时候不叫精卫,而叫女娃。女娃从小就长得十分地娇美活跃,是炎帝女儿当中长得最美丽的一个,她经常披着白色俊逸的像纱帛一样的衣服,显得分外惊人的可爱感人,因而最得炎帝的痛爱。虽然女娃长得身段纤巧,但是性格却不是太好,有点倔强,一点也不听炎..

黄山从前叫黟山,这是由于山石黑黝黝的光泽而得名。黟山为什么后来改称黄山呢?这与黄山流传着许多有关黄帝的故事不无关系。黄帝是中华民族的始祖,相传他在位一百多年,深受百姓的爱戴。后来,由于年事渐高,精力日衰,黄帝就将帝位禅让少昊。黄帝是一个对生活充满希望的人,他不愿意坐着 等死,便决..

大约4500年前,黄帝到成都平原迎娶嫘祖,他们在这里生了两个儿子;战胜蚩尤后,黄帝主外,嫘祖主内,治理中国。黄帝为何千里迢迢,要来成都平原迎娶嫘祖?或许,这跟古蜀人先进的文明有关。嫘祖时期的古蜀人,已经掌握了先进的蚕桑技术,而此时的黄帝部落,依旧是一个四处漂泊的游牧民族,嫘祖嫁给黄帝..

本内容由苻坚发布在历史故事频道

本内容发布在历史时间网网,黄帝姓姬,炎帝姓姜?甲骨文改写认知是一篇由苻坚创作的发布的历史文章,最新最全的历史内容数据信息平台,本站支持发布收藏转发分享海报,更多请登录历史时间网网。

作者

    《历史时间网》感恩您转发历史故事内容历史,支持苻坚的作品,,如需投稿请登录本站,登录后即可投稿分享收藏,并且看作文获取积分兑换礼品。

    登录 投稿说明

    https://www.lishitime.com/news/15837.html

长按下面的图片另存或分享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