璩艳霞,璩艳霞生命语文工作室
将教学植根课堂,静静绽放美丽
教学是一场美丽的绽放,将教学植根于课堂,培以沃土,浇以智慧,灌以汗水,教学之花便能静静散发迷人的芳香。
2021年10月16日、10月17日两天,在省城长沙举行了以“双减”政策为背景的全国著名教育专家中学精品课堂教学展示研讨会。研讨会聚焦“双减”政策,围绕语文教学,立足课堂阵地,推出了名师专家的系列精品课程,给一线语文教师带来了一场视听的盛宴,一场语文教学思想的洗礼。
如果一定要用简练的语言对自己这两天学习进行粗浅的概括。我能提炼的关键词便是“精”“巧”“效”。
于“精”字上下功夫
精品课堂,在“精”字上下功夫,专家们呈现的课堂精彩纷呈,教学理念各有特色,教学构想独具匠心,但殊途同归,都指向“精美”。
这份精美,精在课堂设计。
四堂展示课,都有精致的课堂构建。
黄厚江老师的展示课——《猫》一文,抓住小说这一文体特征,引导学生通过感知“猫”的形象,梳理三只猫背后的关系,组织学生探讨情节的合理性,引导学生关注生命。整个课堂,环节紧凑有序,教学张弛有度,师生互动温馨和谐。
肖培东老师教学构思“精”在深深浅浅,深入浅出的教学理念。他执教的《回忆我的母亲》一文,基于对文本的深入解读,通过独特的教学视角,发现语言文字建构的特点,并以此为教学突破口,细细咀嚼一个字,一个词,一个句子,一段话,构架起整个教学环节。流畅,自然,温馨,整堂课充满了浓浓的情味,让学生、听者沉醉其中,流连忘返。
最是细节能动人。以品味细节,体悟情感贯穿整节课,是璩艳霞老师教学设计的整体思路。她执教的《秋天的怀念》,以品读文字为教学手段,以感知生命为教学“落点”,用“生命的绝望”“生命的觉醒”“生命的忏悔”“生命的救赎”四个环节,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去品,去感悟,去思考生命的价值与意义,给在座的每位带来了美的体验,与人生的启迪。
青春是生命活力的体现。青春语文倡导者王君老师用她的课例——群文阅读之《背影》《秋天的怀念》,以演讲的方式串联起五个语文教学活动,以“父母之爱”构建起两本书的教学桥梁,以“治愈”生命的伤痛为主题,串接了整个教学设计。学生们一个个登台展示,呈现有思维的敏捷、语言的组织、表达的丰富、生命的理解。课堂灵动而飘逸,真正落实了课堂的“学生本位”,落实了“生命”教育。
干国祥老师作为深度语文教学的首倡者,他的语文教学意在从对立的角度激发学生对文本的深入思考,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干老师执教的《背影》一文,就是以余光中对《背影》的个性解读构建教学整体框架的。他用自己独特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求证,收获。每一个环节都直抵心灵,叩问灵魂,是真正深度的,精心的语文课堂。
于“巧”字上显智慧
专家们的课,从头至尾,让人感觉如沐春风。最大的感受:舒服。这种舒服,源自专家们入课的自然,温暖,巧妙。黄厚江老师很亲切地通过谈小说,谈猫导入课堂,引导学生渐入佳境,不知不觉,但又深入其中,余韵悠长;肖培东老师从主持人介绍自己的文字里,挑取一个“平易近人”就引导学生走进了文本,就如一缕清风,慢慢拂过心头,淡淡的,浅浅的,如诉家常般,就朝着文本深处走了。在浅浅中深深,在深深中浅浅,让人徘徊其中,流连沉醉;王君老师用灵动的方式,直接就带着学生以语文的方式,以写的读的形式步入文本,用群文搭建平台,用生命的感悟诠释人生,引导学生在文本中进进出出几个来回,深深地思索人生的价值与意义;干国祥老师的思辨阅读简直让人拍案叫绝,他用曲径通幽的方式引导学生从对立面走入文本,然后深入文本,去解构别人的解读,形成自己的观点,建构自己对文本的新解读。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语文教学的沃土上,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花满园。紧扣一个“巧”字,牵引整个课堂,让人不知不觉,享受其中,这便是专家的风采,语文的精彩!
于“效”字上现成果
语文课堂的成果,体现在学生。一堂课,短短几十分钟,要在有限的时间里达成“高效”是很不容易的。其实,个人感觉,所谓高效,简单地从语文教学的角度来说,即通过一堂课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再简单点,就是落实好语文“听说读写”的能力。专家们的课,无一例外地都指向语文核心素养,力求在课堂这“半亩方塘”中,引导学生提升语文能力,享受语文世界的“天光云影”。王栋生老师温暖地说:学生要减负,老师更要减负,要“聪明”地减负。一语中的,将“减负”落在教学,打造高效课堂,设计高效作业,最终收获高效。
教育,就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语文教学,就是唤醒,立足语文课堂,一点点,一步步,唤醒学生的心灵,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这次学习,站在语文教学的新的起点上从内心深处重新思考“双减”政策,重新反思自己的课堂,明白语文教学之路漫漫修远,此段学习已画上句点,但学无止境,它将开启我之后教学探索的新征程,愿,学习之旅,一路璀璨!
生命在场的语文课——《秋天的怀念》课例评析
2022.5.19
2022年5月18日上午,在省骨干教师网络研修活动中,我有幸观摩了教育部“名师领航工程”璩艳霞老师的《秋天的怀念》一课,我感受到生命教育的内涵;感受到新课标所提出的教材、课标、学生三者有机结合与落实的理想课堂的模样;感受到这是生命在场的语文课。
璩艳霞老师是“生命语文”的践行者和创新者,她具有丰富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经验。她执教的这一节课,是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全国著名教育专家中学精品课堂研讨会上展示的优秀课例。品鉴璩老师的课,有很多细节值得我们反复品鉴学习,具体来说,我想从“三味课堂”(语文味道、精致味道、生命味道)的角度,来谈一谈我听了璩老师的这堂课后的收获。
一、语文味道
1.琅琅书声读出语文味
《秋天的怀念》一文中时时处处流淌着作者的真挚和深情,是朗读教学的最佳文本,再加上第二单元的目标是“继续朗读,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因此这堂课上璩老师开展了多次的朗读活动,并给予学生细腻的朗读指导,学生从精彩、投入、动人的朗读中,走进了人物的内心世界,读出了浓浓的语文味。
课堂开始,璩老师用低缓深沉的语言朗读《我与地坛》中的一句“活到最狂妄的年龄忽地残废了双腿”,一下子将学生带入了忧伤的情境中。接着,璩老师引导学生找出文章能够表现作者暴怒无常的句子:“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顺势采用师生对读,把握重音,继而让学生在朗读时加上相应动作感受,最后引导学生进行心理补白并朗读:我在心里一遍又一遍地呐喊:________,体会史铁生的绝望。
璩老师在设计中以朗读为主线,展开对文本的赏析,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作者和母亲的情感。学生读、范读、对读、分角色朗读、变式品读、加入动作演读等多种朗读形式都体现了璩老师的匠心和巧思。每一次的朗读都是下一次的铺垫,璩老师指导极细腻,真正是在朗读中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避免了机械重复和平面滑行,使得朗读活动逐层深入,立体感,课堂上,我们能够看到学生朗读的进步,情感的融入,同时,学生也习得了实实在在的朗读方法,比如关注动作、语言等描写、关注叠词、关注环境、甚至关注标点符号。
2.字斟句酌品出语文味
王崧舟老师认为语文味的主要表现就是“品词品句、咬文嚼字”的“品味”。璩老师引领学生关注语言文字,细咀慢嚼,引导学生与文字和作者对话,发现文字背后的思想内涵和精神价值,品味语文的耐人寻“味”。
璩老师在第二个环节,把语文课堂的教学落脚于语言的美、情感的美。她在引导学生品析母亲形象时,品词品句品段,引导学生在情感和文字里走几个个来回,体会到作者生命的觉醒。学生字斟句酌品出语文味后,自然能入境共情道出语文味,共鸣是语文课堂的最佳境界。
璩老师将语文教材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充分融合,让学生体会自己的母亲照顾自己的点点滴滴,从一个个细节中,感悟生命,体会感情,学会感恩,从而接受了系统而深刻的生命教育,诠释了语文教学的真谛。从学生学习的效果来看,本堂课学生们沉浸在生动的课堂中,充满激情的朗诵,顿悟后发自内心的声声感慨,师生们的情感与作者、教材产生了强烈的共鸣,都表达了课堂达到了一个升华的境界。
二、精致味道
1.板块设置精致
璩老师这节课的四个学习板块是:生命的绝望、生命的觉醒、生命的忏悔、生命的救赎。这四个板块环环相扣,逐层深入,螺旋上升,以“生命”贯穿课堂始终,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契合文本的特点,彰显了璩老师“生命语文”的教学追求。
在“生命的绝望”这一环节,璩老师通过组织多种形式的朗读活动感受史铁生的痛苦,落实了朗读训练;在“生命的觉醒”这一环节,璩老师带着学生深入文章的字里行间,捕捉刻画母亲的细节,体会母爱的伟大,分析了人物的形象;在“生命的忏悔”这一环节,璩老师围绕着“好好儿活”和菊花的深层含义,感悟到作者的愧疚和生命的宝贵,探究了文章的主旨;最后,璩老师联系实际,通过不断追问学生“我们怎么好好儿活”,引导学生读懂自我,珍惜当下的幸福,达成“生命的救赎”这一目标。
2.教学语言精致
徐杰老师说:语文老师的课堂教学语言,不仅是组织课堂教学的凭借,也是推进课堂教学进程的手段,更是学生学习语文的“第二文本”。可见,修炼自己的课堂教学语言多么重要!它对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璩老师的课堂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她精致的有品质的教学语言。不管是师生对话,还是追问,她的口中,显露着对每一个孩子无限“宠爱”和“鼓励”。下面是我摘录的教师评价语:“你的思维最活跃”“我发现你的语文基础真的非常棒,非常好!”“你是火眼金睛”“只有敏锐的孩子才能够捕捉到这么敏锐的字眼!”“真是一个特别细心的孩子!”……
这堂课璩老师对学生的赞美几乎是不带重样的。据我观察,这堂课几乎每一个孩子都积极的参与到了课堂中来,做到了课堂发言。这不正是余映潮老师经常强调的关注集体活动吗?课堂不是几个优生的表演场,更是每一个活泼泼的生命的展台。有人说,课堂上没有优生话语霸权,就没有角落里失落的灵魂,在这个课堂里,我看到每一个孩子都尽情绽放着自我,他们真的是课堂的主人。
三、生命味道
1.巧设补白,挖掘生命的深度
《秋天的怀念》是一篇情感深挚的散文,作者在写作时将内心非常复杂的情绪深藏在了文字的背后。观璩老师的这节课,感受到她解读文本的能力实在是太深入了。她精准地抓住了文本中的空白处、矛盾处,进行深入挖掘,巧妙地创设了多处“补白”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培养了学生语言表达和创造文本的能力,从而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涵,把握作品的精妙之处。第一处补白是让学生在“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后加一句话,想象史铁生当时内心的痛苦与绝望,我们听到学生声嘶力竭地喊出史铁生内心的绝望、不甘,可以看出学生已经完全地沉浸情境中了;第二处是让学生补充母亲的那句“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未成年的女儿……”中的省略号内容,思考母亲还想说些什么,体会母亲临终之时对儿女的无限牵挂与担心;第三处是创设情境——假如母亲还在,史铁生多想对妈妈说:“妈妈,_____。”,引导学生补充史铁生想说但是再也无法说出口的话,感受他深深的忏悔和愧疚。学生在一次次的想象与补白中,仿佛看到了过去的史铁生,现在的史铁生,感受到那个“挡在窗前”的鲜活的母亲形象,读出了文字背后的深情,读懂了作者的心声。
2.妙用资源,拓宽生命的广度
璩老师的这一堂课是“1+X”整合教学的典范,整堂课通过教《秋天的怀念》,用史铁生不同书中的语段作为教学环节之间的过渡语,真正实现了课内、课外阅读内容的联动。
导入时引用《我与地坛》中的“活到最狂妄的年龄忽地残废了双腿”,让学生明晰了文章的写作背景;在“生命的忏悔”这一环节,通过引用《我与地坛》中的一句话:“那时他的儿子还太年轻,还来不及为母亲想,他被命运击昏了头,一心以为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一个,不知道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让学生体悟到文中隐藏得极深的忏悔和愧疚;在“生命的救赎”板谨素娟随笔块,璩老师补充了两处资源——史铁生遗体捐赠说明和史铁生获得首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时的颁奖词,加深了学生对于生命的理解,引导学生思索“我们要如何好好儿活”。这样,不仅加大了课堂的容量,而且加重了课堂的生命分量。
真挚的文字总是动人,真挚的课堂亦能唤醒人,照亮人。听完璩老师这一堂《秋天的怀念》,我久久沉浸其中,读着史铁生这字字动情的文字,我淌下了一行行滚烫的眼泪。再次回味书写课后感悟,让我更加深切体会到生命在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