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末的水师实力丝毫不落后于西方吗,与荷兰这场海战已说明一切
在很多人眼里,明朝末期的中国水师依然是一支强大无比的舰队,他多次击败荷兰殖民者,夺回了澎湖,还在虎门让英国军舰吃了鳖,明朝水师的一次次胜利似乎彰显了明朝末年的中国丝毫不落后于西方。但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实际上,所谓的与大明水师交手的西方舰队根本算不上真正的舰队,无论是从规模、火力还是船只大小都无法与在欧洲的舰队相比,殖民者在东亚所布置的船,很多仅仅是武装商船的级别,但就是这么个武装商船,还让大明焦头烂额,往往出动数倍的兵力才能取胜。
▲明代的常用的福船模型
让明朝人震撼的荷兰“巨舰”
17世纪,荷兰崛起,并很快扩张为一个全球性的海洋帝国,荷兰人善于经商,航海技术娴熟,一时间全世界都布满了他们的商船,大明,也不例外。
对于荷兰人来说,大明就是一个潜力巨大的宝藏,其潜藏的贸易价值不可估量。大明盛产的丝绸瓷器茶叶都是欧洲的脱销品,将这些东西卖回欧洲,往往能赚十倍甚至百倍的差价,面对这么个好买卖,荷兰人当然不会放过。但是大明的海禁政策却对荷兰人造成了很大的阻碍,让荷兰人很不爽,虽然明朝已经在1567年开放了月港作为通商口岸,但也仅此而已,广大的沿海地区,依然没有被开放。这显然无法满足荷兰人的要求,为了争取贸易的权利和在贸易中牟取暴利的机会,荷兰人便通过武力示威的方式向大明示警,期望用武力换取大明的妥协。
▲荷兰夹板巨舰
而在于荷兰的交战中,明朝人第一次见到了荷兰的夹板巨舰,其带给明朝人的震撼可谓是相当之大。明人沈德符所撰笔记《万历野获篇.红毛夷》记载了荷兰人所施放的红夷炮:“第见青烟一缕,此几应手糜烂,无声迹可寻,徐徐扬帆去,不折一镞,而官军死者已无算。”
而崇祯年间邹维琏的记载则更为夸张,:“红毛一番远去中国四万里,晨昏昼夜皆相反……其人深目长鼻,赤须朱发,其性贼虐,尚仇杀,诸夷畏之。其舟长五十丈,横广六七丈,名曰夹板,内有三层,皆置大铳外向,可以穿裂石城,震数十里,人船当之粉碎,是其流毒海上之长技有如此者。“
在邹维琏的记载中,甚至写道荷兰的大船足足有50丈(165米)长,这一长度甚至长过了《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中的郑和宝船(44丈),这个记载无疑是夸大的,但也由此可见明代文人的嘴炮有多么不靠谱,看来郑和宝船的记载也未必是真,毕竟其数据来源于一部与西游记类似的魔幻小说。
▲日本人画的中国帆船
而与荷兰人亲身交战的福建巡抚南居益则更是深有感触,其在《谨陈闽事始末疏》的奏章中记录荷兰大船:“见大海澎湃中,万难接济战。夷舟坚铳大,能毒人于十里外,我舟当之无不糜碎。即有水犀十万,技无所施。”
实际上,澎湖之战并没有很多人想的那样光荣,此战南居益先用背信弃义的手段再谈判时扣押荷兰军官,之后又动用了1万多人,200艘船围攻澎湖据点,而当时荷兰的守军才不过900多人,而且由于时间原因只建造了简陋的防御工事,远不如欧洲的棱堡。就这样,明军还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最后还让部分荷兰人乘船逃跑。这场战役耗费17万军饷,在拥有绝对兵力优势的情况下打的还如此艰难,连南居益自己都没面子炫耀。
只是偏师的荷兰东亚海军
虽然荷兰船队给明朝人造成了如此大的震撼,但实际上,荷兰在东亚的船只,无论是从规模、大小还是火力上,跟荷兰在欧洲的主力都相去甚远,跟荷兰在欧洲动辄数百艘战舰,数千门大炮相比,荷兰的东亚海军也就是个游击队的规模。
▲英荷战争
相比于欧洲,东亚的荷兰船只在中国沿海一般是独来独往,兼具商船与战船的功效,时而充当商人,时而充当海盗,很少有大规模集结的情况。相对而言,只有在与明朝水师正面交锋时,荷兰东印度公司才会集结一定数量的船只。其中,最大的两次,一次是在澎湖之战,集结了7艘战舰。另一次是在料罗湾,集结了11艘轻型快船,外加50艘中国海盗船。而同时期,荷兰为了应付英国的威胁,大幅扩张海军,其主力战舰达到120艘,水兵2万人,火炮6000门。
就算是三次英荷战争规模最小的第一次作战,荷兰也出动了44艘战舰,而荷兰当时最大的战舰七省号,更是搭载了80门大炮,其中36磅炮12门,24磅炮16门,18磅炮14门,12磅炮12门,6磅炮26门。而当时荷兰舰队中最普遍的中级战舰平均也有50门火炮,其中18磅(相当于明红夷大炮)以上的大炮更是多达半数以上。而在东亚的荷兰水师中,很多船的载炮还不到30门,搁在欧洲,也就是个轻型战舰的水平,而就算是这种轻型战舰,在南居益的眼里也是难以逾越的障碍。
▲与荷兰七省号同一级别的英国战舰海上君王号
看完了荷兰欧洲舰队的实力,我们再来看看明朝海军,与欧洲舰船的大型化不同,明朝船只反而向着小型化发展,从下图可以看出从隆庆四年到万历三十年(1603),虽然明朝的战船总数增多了,但是作为大型战船的福船数量却大幅减少,这主要是因为在隆庆年间,刚刚平息倭乱,明朝还保有许多对抗倭寇时留下的大船,而到了万历年间,由于隆庆开关后,海上长期风平浪静,所以水师的任务更多是维持治安,缉查走私,而非作战,由此导致了水师的退化。
▲隆庆至万历后期浙江战船变化表
就算是明朝最大的大福船,根据《武备志》的记载,也仅有红夷大炮一门,千斤佛郎机6门,剩余的则是碗口铳之类的小炮,而明朝当时的红夷炮,是打捞的西洋沉船的18磅炮,而所谓的千斤佛郎机则是15世纪欧洲玩剩下的落伍火器,其由于气密性原因射程和威力都远逊于前膛炮(红夷炮),只能发射3磅弹丸,几乎无法对大舰造成有效的伤害,早已被欧洲弃之不用。连福船的火力都远远弱于荷兰战舰,更不要说这些小型战船了。
▲15世纪的欧洲火器,注意其中的多管火铳、火炮和后膛的佛郎机
落日余晖——料罗湾海战
虽然明朝的水师陷于衰落,但是明朝沿海的海盗们却积极引进西洋大炮,缩小了与西方的差距。其中,郑芝龙更是花重金为自己的战船装上了新式大炮,郑家水师由此有了与荷兰海军一战的实力,并赢得了料罗湾海战的胜利。
当时郑芝龙率领50艘炮舰和100艘火船在料罗湾与荷兰人交战,当时,荷兰人有11艘快船参战,辅助荷兰人的则有50艘中国海盗船。最终,郑芝龙依靠火攻战术摧毁了荷兰舰队。两艘荷兰快船被焚,其余各自逃走,辅助的海盗部队则全军覆没。在东亚力量薄弱的荷兰人由此向郑芝龙屈服。
▲料罗湾海战
虽然此战郑芝龙获得了胜利,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的认识到,此战荷兰参战的只是11艘快船,其多为临时改装的武装商船,从各方面讲,都无法与欧洲的主力舰队相比。而很多人引以为豪的火船战术,其实也在英荷战争中普遍使用,火船要想发挥作用,除了有好的天气,还要有己方炮船的掩护,如果没有掩护,就只能是敌方战船的活靶子。虽然荷兰东亚海军的实力如此不堪,但是依然在战争开始之初通过偷袭港口一举消灭了郑芝龙20多艘装有20-36门大炮的新式炮船,以一支偏师的战船和极少的兵力和拥有数万兵力,战船数百艘的郑芝龙抗衡如此之久,荷兰人的表现着实不差。
▲郑成功收复台湾
郑家水师真正遇到的荷兰战船是郑成功收复台湾时遇到的赫克托号,赫克托号是荷兰标准的中型战舰,拥有40门火炮。郑成功为了攻下这艘船,派出了70艘战船对其进行围攻,在付出了1000人的伤亡后才通过打中其弹药库的方式使其沉没。打沉一艘荷兰中型战舰都如此困难,那如果碰上荷兰动辄100艘战舰的,数千门火炮的主力舰队,郑成功还有胜算吗?
▲19世纪清朝结合中式帆船和西洋战舰制造的新式炮船
郑氏水师尚且如此,不重视水师建设的明末水师更是如此,当1637年英国商船来到中国时,他们描绘了明朝的一艘战船,英国船长芒迪认为上面的火炮虽不少,但口径太小,只能杀伤到人,而对战船则无能为力。而那次冲突中,英国商船攻下了虎门炮台,并将明朝的火炮作为战利品运到船上,最后在荷兰葡萄牙的斡旋之下,英国人才归还了火炮并赔礼道歉,其中的差距,已经显现出来。
虽然明朝与西洋海军已经有了较大差距,但至少还懂得学习,而到了清朝后,连这一点的模仿都不再进行,中国水师从此彻底沦为了抓捕走私犯的海上巡警。鸦片战争的结局,已然注定。
【团长说历史专栏 第十期】 每周四更新
历史堂团队作品 文:埃尔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