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神医张仲景之谜:齐名华佗,或随关羽败亡,正史却鲜有记载?


文:老维特(作者原创授权)

汉末三国的名医群体,最有名的就是“建安三神医”:华佗、张机(或可作张玑)与董奉三人。三人当中,留下著述最多的,就是曾任长沙太守的张机(张仲景),此人大概与华佗并世,有可能也是在赤壁之战前后就与世长辞,那么这位名医的一生又大概是怎样的呢?

因为张仲景著作散佚太多,加上他接触的社会名人也不多,所以陈寿《三国志》与范晔《后汉书》中,根本没有关于此人的记载。他的生平,只能从各种零散资料中加以搜罗,才能看到一点概况。

张机,字仲景,后世多以其表字称呼他本人。他是南阳涅阳(今河南邓州穰东镇)人。他的家族,是南阳郡的大族,说起来很有可能与张衡这位著名前辈有关。但由于他的著作散佚,其中最有名的《伤寒杂病论》,经晋朝太医王叔和整理,形成了《伤寒论》一书,宋朝王洙、林亿、孙奇等人又将他们所发现的《伤寒杂病论》的残篇整理为《金匮要略》。除此以外,他的著作,全都散佚不见了。唐人甘伯宗在《名医录》中曾提及,张仲景的师父,是与他同郡的张伯祖,他的这位师父,有可能是他族中的长辈。但是,自诸侯讨董以来的动乱,也让他的宗族中人多半丧命,张仲景本人在《伤寒杂病论》的序言中这样悲痛地陈述:“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年,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他所言的“伤寒”,其实是一系列发热性传染病的合称,其实,这类疾病,早在汉末全面动乱以前,就已经让人民苦不堪言了。其最初的来源,大概是由于两汉连年与匈奴、羌人等游牧民族交战,从草原地区引入的鼠疫等传染病。这类瘟疫在河北各个州郡为害最重,也引发了半巫半医的太平道的盛行,从而导致了张角三兄弟的黄巾军大暴动。而张仲景的故乡南阳郡,自诸侯讨董至赤壁之战以前,一直征战不休,人民流离失所,自然每个人也会因营养摄入不足或过分劳累而造成身体抵抗力下降,所以张仲景的宗族之中,就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因流行病“伤寒”折损了一半以上的人口。

张仲景年少时,还曾经接触过因“党锢之祸”逃回故乡南阳郡的何颙,这位名人后来还曾经与王允合谋刺杀董卓。那个时候,老前辈就预言他日后必为名医,大概,那个时候,张仲景就对医术感兴趣并有所了解了。

在建安初叶,张仲景还接触到过一位著名的患者,就是逃到荆州,追随刘表的“建安七子”之一王粲。那时候,王粲才20多岁,张仲景就看出他有病,还说王粲40岁以后就会落掉眉毛,再过半年就会死。还给他开了一副药,“五石汤”要他服用。这“五石汤”内含五种出自矿石的毒药,即丹砂(硫化汞)、雄黄(四硫化四砷)、白礜(硫化砷铁)、曾青(硫酸铜)、慈石(天然磁石,即四氧化三铁)。不料王粲收了这药,却不肯服下去,过了三日,张仲景又得见王粲,问他服药了么,王粲答道已服。张仲景却看出王粲的脸色不对,问王粲为何轻视自己的性命。王粲就不回答了。后二十年,王粲的病状果如先前张仲景所言,先落眉后病死,导致王粲身死的疾病,大概是出于他身体固有的老毛病,但就在他病死的那年稍晚时候,曹操集团的大本营邺城还发生了一场大瘟疫,“建安七子”中的徐干、陈琳、应玚、刘桢四人,通通死在了瘟疫之中。

张仲景最为后世称道的事迹,就是他任职长沙太守之时,亲自坐太守府大堂为人行医的事情。然而,他何时任职于长沙郡,也是一个大问题。因为那时的长沙郡,在整个荆州之中,算是比较偏僻的一个郡,郡内居民多数是山区里的“蛮夷”,很多都不服朝廷统治,更不要说刘表这种割据诸侯了。同时,东面的孙氏兄弟,也对这里虎视眈眈,这里实在不算是什么太平地方。因此,清代有人就怀疑,在官渡之战期间,被桓阶游说,带领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反叛刘表的长沙太守南阳人张羡,就是张机张仲景其人。然而张羡造反时候,还正是建安五年,虽说符合“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年”的描述,但是时间上还是有点差距,另外,张羡在反叛刘表期间就已经病逝,长沙方面拥立其子张怿为太守,但不久他也被刘表击败并被杀。所以这个张羡,以及他的儿子张怿大概不会是张机张仲景其人,但有可能都是他的族人。

张仲景成为长沙太守,大概是这场变乱以后的事情。或者,有可能,张仲景只是在长沙活动过很长时间,后来人们觉得地方上也需要名人,于是就把他脑补为长沙太守了。毕竟,张仲景担任长沙太守的事情,始见于唐代甘伯宗所作的《名医录》,这时候距离三国已经很长时间了,只怕记录的可靠性比不上两晋南北朝时代的遗留记录。假若他真担任过长沙太守,恐怕也是在韩玄以前,他被韩玄替换的原因,恐怕也是因为刘表看他没事就行医治病,对于孙氏集团的武力威胁缺少防备吧。或者是在赤壁之战前后,曹操觉得韩玄更听话,就让韩玄顶替了他的位置。倘若张仲景在赤壁之战还活着,他大概也没有跟随王粲北归,倒是有可能追随了刘备。他最后的结局,可能是跟随刘备进了蜀中,或者可能是在关羽失荆州时候死于吕蒙军之手了。另外,比起华佗来,张仲景的弟子也要少得多,仅有一人卫汜(或作卫汛)有名流传,

张仲景的生平事迹,是一笔糊涂账,他的著作也太半佚失。但从他的著作来看,他的《伤寒杂病论》,是中医史上第一部理、法、方、药具备的经典,喻嘉言称此书:“为众方之宗、群方之祖”。这本书就实际内容而言,也是结合了医经派(实践操作派)、经方派(经验医学派)两派的思想。元朝明朝以后,张仲景被奉为“医圣”,甚至在他的故乡南阳,还有庙供奉香火,可见受尊崇的程度。

评论问答

华佗小时候失去了父母,母亲因病而死。华佗发誓,长大以后一定要做个医生,治好百姓的病。于是,他踏上了学医的旅程。华佗出了京城,听说某某山上有一座庙,庙里有一位长老医术高明,他风餐露宿,爬山涉水,不管乔风下雨,还是不停止学医的征途。过了一个月左右,他终于到了,但由于过度连劳累,突然放..

曹操在赤壁大败,回到许都,心里郁郁不乐。偏在这个时候,他最钟爱的小儿子仓舒得了重病,家里人到处请医抓药,都不见效。眼看孩子没有救了,曹操伤心地说:“要是华佗在,孩子不会死得那么早。”曹操所说的华佗,是我国历史上一位著名医学家,和曹操是同乡。华佗自小熟读经书,尤其精通医学。不管什么..

华佗开初行医的时候,本事也不怎么高超。因为他能虚心向别人学习,一点一滴,取长补短,终于成了名医。成了名医今后,他也不忘向高超的老先生讨教。这里讲一个华佗虚心修业的故事。有一天,来了个年青人,请华佗给治病。华佗切脉一按,就对病人说:你是得的头风病。药倒有,只是没药引子。要什么药引子..

华佗小时候失去了父母,母亲因病而死。华佗发誓,长大以后一定要做个医生,治好百姓的病。于是,他踏上了学医的旅程。华佗出了京城,听说某某山上有一座庙,庙里有一位长老医术高明,他风餐露宿,爬山涉水,不管乔风下雨,还是不停止学医的征途。过了一个月左右,他终于到了,但由于过度连劳累,突然放..

张仲景,名机,男,汉族,约公元150年生,河南南阳人,东汉朝代的孝廉学历,汉灵帝时曾任正地市级的长沙太守。张仲景被后世誉为“医圣”,他医术高超,利用勤学苦练得到的本领,医好了很多患有疑难杂症的病人;他医德高尚,看到河南疾病流行时,弃官归乡行医,为广大老百姓治病;他医道高明,写出了医学..

张仲景,名机,男,汉族,约公元150年生,河南南阳人,东汉朝代的孝廉学历,汉灵帝时曾任正地市级的长沙太守。张仲景被后世誉为“医圣”,他医术高超,利用勤学苦练得到的本领,医好了很多患有疑难杂症的病人;他医德高尚,看到河南疾病流行时,弃官归乡行医,为广大老百姓治病;他医道高明,写出了医学..

必羽,字云长,本字永生,并州河东解县人(今山西运城市)。他是三国时期蜀汉著名将领,前将军,汉寿亭侯,军事家,五虎大将之首。他死后受民间推崇,又经历代朝廷褒封,被人奉为关圣帝君,佛教称为伽蓝菩萨,尊称为关公。被后来的统治者崇为武圣,与号为文圣的孔子齐名。有千里走单骑单刀赴会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

曹操开始起兵,确是为了讨伐奸臣董卓,匡复汉朝;其后,他挟天子以令诸侯,用汉献帝的名义铲除袁绍以次的大小军阀,化割据为统一,我们也很难说他完全不对。甚至,在他战败于赤壁乌林之时,我们也可以说他努力于统一并没有错。所错的不是原则,而是技术:低估了刘备的能力与孙权的态度。就关羽之被害而..

都王司马颖。慕容鲜卑乘机大掠中原,抢劫了无数财富,还掳掠了数万名汉族少女。回师途中一路上大肆奸淫,同时把这些汉族少女充作军粮,宰杀烹食。走到河北易水时,吃得只剩下八千名少女了。王濬发现后,要慕容鲜卑留下这八千名少女。慕容鲜卑一时吃不掉,又不想放掉。慕容鲜卑一时吃不掉,又不想放掉。..

历史上华佗被杀,其实不冤?司马懿的夫人张春华难产,司马懿和父亲司马防请名医华佗来救治,华佗给张春华喝下麻沸散,之后实施了剖腹产外科手术,母子平安。在剧中,华佗与司马防不仅是世交,而且共同谋除曹操,华佗还在衣带诏上签了字。此时司空曹操也为头风所折磨,派人来司马府上,命华佗紧急去司空..

本内容由岳云发布在历史故事频道

本内容发布在历史时间网网,三国神医张仲景之谜:齐名华佗,或随关羽败亡,正史却鲜有记载?是一篇由岳云创作的发布的历史文章,最新最全的历史内容数据信息平台,本站支持发布收藏转发分享海报,更多请登录历史时间网网。

作者

    《历史时间网》感恩您转发历史故事内容历史,支持岳云的作品,,如需投稿请登录本站,登录后即可投稿分享收藏,并且看作文获取积分兑换礼品。

    登录 投稿说明

    https://www.lishitime.com/news/14647.html

长按下面的图片另存或分享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