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人相处:看清因果是智慧,明白人性是宽容,懂得随缘是境界!



每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人与人相互连接,有连接,就容易有摩擦,有恩怨。

相处是一门学问,和别人交往,是每个人都要修行的课题,从过往中识别人心,从人性中看出必然,从时间里看清缘分。

看清因果,保持边界,来之不拒,去之不留,才是与人相处的最高境界。


一、观其已然

春秋时期,齐桓公在管仲的帮助下,成为一代霸主,几十年后,管仲病重,齐桓公前去探望,并向他询问国事。


管仲说:“易牙、竖貂、开方这三个人不能信任。”

齐桓公不解。

他问道:他们爱我胜过爱他们的家人,父母死了也不回去奔丧,怎么不值得信任呢?

管仲说,一个人连自己的至亲都不爱,又怎么会真心爱国君呢,管仲病重不治,很快去世,齐桓公把他的话当成耳旁风,依然重用三人,后来齐桓公生病,这三人果然谋反,把齐桓公饿死在宫中。

《晋书》里讲:人道之始,莫先于孝悌。 

孝顺父母,爱护家人,是一切教养的开始,如果一个人对亲情淡漠,那你对他再好也没有用,连最亲近的人,都不能把他们的心暖热,更何况我们这些外人呢?

《三国演义》里,曹操围困徐州,吕布出城投降。

曹操爱才心切,本来想接受吕布的投效,刘备却说了一句:曹公难道不记得吕布是怎么对丁原和董卓的了吗?一句话,直接断送了吕布的生路。

丁原和董卓都是吕布的义父,视吕布为己出,但是吕布为了利益,不顾恩情,两位义父先后死在他的手里,曹操纵然爱才,这样的人也是万万不敢用的。

老话说:一节见则百节知。 

看到一个人过往的表现,就能推断他将来的表现,如果一个人对身边最亲近的人都不够好,那么对待朋友的态度也就可想而知了,观其已然,知其必然。

面对这样的人,选择敬而远之,才是对自己最大的保护。

二、悟其必然

老话说:穷人街前无人问,富人千里结宾朋。

趋利避害这种事,刻在人们的骨子里,千百年来,难以变易,很多时候,我们要去相信人性,而不是相信人,洞悉人性的底层逻辑,悟其必然,一个人才能真正生出智慧与宽容。

战国时期,孟尝君门客三千,身边汇聚了齐国最顶级的人脉和资源,但是孟尝君被罢免之后,这些人纷纷离开,和孟尝君划清界限,后来孟尝君重新获得齐王信任,回到都城,这些人又纷纷赶来投靠,孟尝君心中不忿,发誓要让狠狠地羞辱这些人。

门客冯谖却说:富贵多士,贫贱寡有,事之固然。

你富贵的时候大家都来攀附,你衰落了大家都避之不及,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就像是早上的时候,大家匆忙奔赴集市,晚上的时候,纷纷离开集市,不是人们喜欢早晨而厌恶傍晚,而是由于所期望得到的东西集市中已经没有了。

趋利避害,人性使然,没有必要愤怒,也没有必要责怪。

公元200年,曹操和袁绍在官渡决战。

当时曹操只有两万兵力,袁绍却有十万之众,对峙中,曹操逐渐露出败相,他本人也萌生退意,直到谋士献计,曹军烧掉袁绍的粮草,曹操才得以战胜袁绍,逆风翻盘。

战后,曹操在袁绍的住所搜到很多曹军将领投降的信件,很多人建议曹操以儆效尤,严惩不贷,曹操却下令把文书烧掉,说:袁绍这么强,我都惶恐不安,难以自保,何况他们呢,被宽恕的将领心中感恩戴德,军心也得以稳定。

趋利避害,是人之本能,一个人如果对人性有足够的洞察,就不会轻易责难。

熊培云教授说:我们要去原谅人性的幽暗。

很多时候,我们不是原谅某个人,而是去选择原谅人性,相信人性中好的一面,却也能接纳人性中坏的一面,只有这样一个人才能真正收获慈悲与宽容。

三、顺其自然

杜甫曾经写过一首诗:

昔者与高李,晚登单父台。

寒芜际碣石,万里风云来。

回忆当年自己和高适、李白一起游玩的欢乐时光,当时三个人都是官场失意,彼此有着说不完的话题,从开封到商丘,三个人喝酒聊天,弹琴赋诗,寄情山水,好不快活。

但在安史之乱爆发后,面对时代的巨浪,三个人做出了不同的选择。

高适投奔了老皇帝玄宗,杜甫投奔了新皇帝肃宗,李白则投奔了永王李璘,高适凭借军功扶摇直上,成为平叛的功臣,李白则因为永王谋反,成为“从逆”的反贼。

昔日的好友,再也融不进一幅画里。

李白被囚,写信向高适求情,表示自己从无反心,希望高适网开一面,放自己一马,写出去的信,却如石沉大海,一个平叛的将军,又要如何去为一个反贼求情呢?

最终李白戴着反贼的帽子,被流放夜郎。

作家海宴说:“世间有多少好朋友,年龄相仿,志趣相投,原本可以一辈子莫逆相交,可谁会料到旦夕惊变,从此后,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天涯路远。” 

世事无常,人生变幻,人和人之间的感情从来不能强求,当彼此的人生不再有交汇的轨迹,朋友之间的友谊,往往也会随之散尽。

我们每个人都只能陪伴彼此一段路,遇见了就好好珍惜,分离后就努力释怀。


开元二十三年,孟浩然在京城四处拜谒,求取功名。

王维欣赏孟浩然的才华,主动收留了孟浩然,在诗歌一途,两人彼此欣赏,相见恨晚,平时在一起游山玩水,宴饮赋诗。

王维给孟浩然亲手绘制了一份绢本画像,“风仪落落,凛然如生”。

孟浩然则写诗夸赞王维,引为平生第一知己,但是后来,孟浩然开罪皇帝,不得不离开京城,王维虽满心不舍,却也只能无奈离别。

他说: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无可奈何,却又不再追问,不再挽留,缘分来了,挡也挡不了。缘分尽了,留了留不住,感情是真的,遗憾也是真的,与其念念不忘,不如努力放下,彼此看淡。

人在风中,聚散不由你我,顺其自然,各自珍重,才是对彼此最好的祝福。

荀子说:人之生不能无群。

没有人可以在大海里独居,每个人都是一片岛屿,彼此守望,才能连接成整片陆地,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是交往的方式,也是一场自我的修行。

以“道”相通,未来世界宗教革新(人类和谐共存)纲要性探析

首先阐明,人类存在“概念固化”的共性弊端——人为设定一个概念,就概念而概念,限于概念之中,错失对事物真相和自然大道的完整认识与实践,不能有效解决实际问题。

以此,对待“概念” 应当遵循“立足本原,着重内涵,与时俱进,动态变化,解决问题,实事求是”原则。本文“宗教”及“道教”概念即如此,并以道教思想为基——大道相通,就未来世界宗教革新(人类和谐共存)进行纲要性初步探析,体现出“道”本身“其大无外、其小无内、无所不在”的内涵特征以及宗教“继承传统、与时俱进、生存为本”的革新观,简述如下:

1、科学、民主是历史进步的产物,和谐、自由是人类永恒的追求。但是,历史今天,人类生存面临重要问题:人本侵犯自然,物欲腐蚀心灵,多元各自政,信仰错乱方向……使得科学脱离人文,民主徒有虚名,和谐无从奠基,自由异化泛滥……人类生存所有问题归结起来表面看已经造成“天怒人怨”,实质则为“心灵劫难”。

2、宗教以探寻宇宙、生命、社会真相为本——唯有发挥宗教心灵导向、化解及抚慰作用——教化心灵,启发智慧,鼓励自由,约束放纵,消除愚昧,拯救狂妄,与政治、法律等社会诸多机能协调统一,促进构建人神共治,才是人类社会最终出路。但是,宗教内涵与形式两方面同时需要传承革新,与时俱进,以体现人文与科学、精神与物质、信仰与修炼、智慧与道德、治国与平天下相统一,而辩证处理宗教“教化”、“教会”及其与社会、国家、民族对应关系,探求并致力于实现人类生存之身心自由。

3、“人神共治”不同于历史上狭义宗教凌驾于政治之上的政教合一,而依据信仰、修炼与秩序管理的统一进行设定——立足自然整体观,既是原则,又是方法,还是目标,在精神纯美与世俗需求之间建立平衡,实现人自身、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也就是说,以人、神、自然共同智慧立足解决人性弊端,实现信仰、修炼、道德、良心、法律、秩序、民主、制衡等一系列社会目标的完善管理。

4、无论个体的人,还是社会群体,唯以“天、地、人”三道(规律、原则、方法)制衡才能够实现“人神共治”——“天道”代表心灵(心性)修炼,符合自然大道,“地道”代表不同地域、民族、国家历史传统,“人道”代表当前社会世俗需求。遵从三道统一,使得人类在满足世俗需求和拯救灵魂之间建立平衡能够实现。

5、面对人性“概念固化、执偏概全、欲望过度、元气损耗、言行不一”的共有弊端,人类遵从三道统一即在真理与邪说、正义与邪恶之间做出选择和平衡——培本固元,扶正祛邪,造福人间,减少灾难,体现出天有好生之德。

6、当前宗教及整个人类出现问题积弊已深,非“多元一统”不能解决问题。多元化的思想混乱——“百家争鸣”时代如何实现“一统”?唯有宇宙之“道”贯通天地,贯通万物,贯通多元化思想,冲破概念固化,萃取内涵实质——实施革新,才能够在人类文明的继承中糅合当今成就得以实现——既尊重生命个体、各文明及宗教“多元”存在,又使生命个体、各文明及宗教回归(遵从)同一大道真理,并且在一定范围内实现民族、国家或共同体的“一统”。否则,各自站在自我立场,各自服务自我利益,只能导致意识形态和社会秩序的混乱。

7、革新在于应用。应用在于适宜。适宜在于立足现实,体悟大道,传承历史,糅合文明,开拓进取,不拘一格,相对圆满有效解决人类当前及未来存在问题。

8、道教以宇宙之“道”为最高信仰和教化依据。“道”做为万物诞生的本原,不仅是意识形态的概念存在,而且是超越意识形态的客观独立存在——其前者存在远远不能够真实反映后者,决定人类现实问题永远需要不断调整、补充和完善。所以,“道教”做为现实生活中的一种客观独立存在,远大于概念存在,不应被概念束缚和局限,而立足真实体验及当前状况,并以历史传统为依据,做以调整、补充和完善。

9、道教即中华祖先以“道”的理念赋予子孙后人(龙的传人)之教化,包括狭义道教——具有特定教义、教规、仪程、团体性质与广义道教——具有民族、国家意识形态实施全民教化性质的统一。史实证明,道教源自中国远古文明,自盘古开天至三皇五帝以来形成整个中华文明史“道统”传承——正是中华民族早期祖先对“道”的天人合一的实践、认识与教化,才形成并维系中华博大文明。如果脱离狭义与广义道教的存在,中华民族及文明将不复存在。以此,完整、真实的道教概念与“无神论”及社会学者通常所谓“道教”概念有本质差异,前者认为道教由中华早期祖先人神直接沟通直接创立并演变,后者则狭义认为由张道陵创立,并是人类意识形态的产物,形成对道教的割裂认识。

10、世界各宗教、人类各族群、宇宙各万物以“道”为存在根本和演化,顺则生,逆则亡。“道”的实质即具有“阴、阳”两种相对属性平衡一体的混元真炁(气)——同时具有物质、能量、信息(灵性)的统一,造化生成万物,化身宇宙至尊,世界各宗教、人类各族群、宇宙各万物依据不同体悟对其称谓不同,如“盘古、盘古老祖、鸿君老祖、玄天老祖、皇天老祖、元天真人、天真皇人、无极老祖、无极老母、无量天尊、祖始爷、老天爷、天帝、上帝、真主”等,凡蕴含“开天辟地创世纪、宇宙永恒至尊大神——造物主”之称谓,概指其也——智慈兼备,威仪大方,法力无上,人神共仰。人类信仰其,与其能量和智慧沟通,既祈保平安,又实现心灵回归终极价值,等同追求与遵循自然大道——高扬真知与慈善(顺从自然规律),力挽无知与卑劣(违背自然规律),体现出信仰与修炼、科学与人文的统一,具有教化及拯救人类普世价值。

11、道教对混元真炁具有独到而系统认识,认为混元真炁不仅孕育造化最初生命盘古,而且对于“开天辟地”起主导作用,称谓“先天元炁”,《道德经》描述为“一”: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天地生成之后阴、阳二气交合形成“后天元炁”,《道德经》描述为“三”,具有诞生生命万物的本原能量和信息,称谓“灵魂”——灵魂元炁相对宇宙而言属于“后天”,但相对生命肉体而言又属“先天”。同时,生命肉体由父母阴、阳精气物质交合之元炁(受精卵)孕育生成——两者“元炁”对于生命体而言同属“先天”,共同构成生命体具有能量与智慧的本质存在和有机运转。但是,大多生命体失却清静心,不认识生命本质与修行,对于元炁只知用而不知节,更不知养,造成身心疲惫,愚昧昏沉,害己害人,苦不堪言。另一部分生命体心态清静,静则阴阳平衡合于元炁特征,元炁得以节、养,生命体获得运转必须的能量与信息(灵性、智慧)。以此,以提升灵魂能量和信息的修炼称谓“修真”,修到一定程度即所谓“明道”或“得道”,并以炁的是否充足反映出“道行”高低。

12、人类战争、冲突不仅发生在同一宗教与文明之内,而且发生在不同宗教与文明之间,反映出人类本身对绝对永恒“大道”真理认识及实践的局限性与悲哀性,同时反映出人类所认识及实践的永远只能是相对真理,即世界各宗教、人类各族群、宇宙各万物永远不能代表绝对真理,唯有宇宙至尊能够代表,但其隐于无形,从来不曾直接临世,仅以派遣使者方式传播文明,形成相对真理。以此,对“道”的虔诚、虚心信仰和修炼必将成为全人类共有课题(任务),而使得人类有神论、无神论以及各宗教信仰、修炼者走到一起:同根同源,道炁相连,感应无形(大道),实践有形,克服小我,存异求同,共同谋取和谐生存最大福祉。

13、宗教以“人、神”共同存在为存在——依据“阴阳互根、对应并存”原则,人的灵感反映来源于神,有什么样人就有什么样神。反之亦然。人、神表现为同一生命本体的“阴”、“阳”形态。由于“阴”、“阳”形态不同,人、神以“灵魂感应”、简称“灵感”沟通。“灵感”来自于个体的人的灵魂反映,与个体的人“道行”——真实反映“道”的能力有关,仅代表个体的人的认识。以此,神既是客观独立存在,又是人类意识形态的反映——人即神,神即人,人、神既独立又统一,辩证表现为神支配人,人体现神。而可以说,一个人、一个民族的文明与智慧代表其人、其民族之神的法力与智慧——在世界范围,神不是永恒唯一的概念,而具有民族性、宗教性、历史性。不同宗教信仰的神,与不同民族或人群有直接文明渊源,或有一定血统渊源。同时反映出,人类文明复杂历程代表神界复杂历程——神界与人间大致对应。也就是说,人、神虽然“意识形态”和“生存方式”不同,但是共同遵从同一“大道”真理——只有“大道”永恒,人、神以“道”相通,共同遵从。

14、在世界范围内,一定意义可以说,神话传说或宗教神学诞生一个民族,或者说,一个民族如果没有神话传说或宗教神学,就没有传承生命力!而值得自豪的是,唯一仅有中国“盘古开天地”神话传说或道教神学具有思想性、逻辑性和系统性的完整统一,反映中华文明对于世界(宇宙)本原高度认识,成为世界上唯一未曾断线的文明。因此,中华民族无论将盘古做为“中华根祖”景仰,还是做为“天帝至尊”景仰,都具有“法力无边,智慧无上”史实依据,使中华民族自尊、自强、自信、自豪、自责、自励,屹立世界东方。以此,道教“培本固元、扶正祛邪、独立自主、和平共处、以己为本、以外为用、本用结合、和谐共存” 思想,称谓“道德文明”——不仅以“道”的真理认识直接转化为科技与文化艺术生产力,而且以“德”的人文实践直接决定社会和谐与进步发展,谋取实现人类生存身心自由,树立人类文明典范。

15、客观而言,地球生命、包括人类如何诞生及确切诞生时期,今人难以考证。也就是说,没有充足理由断定人类是地球最初及永恒生命——以及万物之灵。但是,可以断定,人类是自然界诸多生命曾主宰地球之后优胜劣汰——“合道则生,背道则亡”的成就——反映出天帝造化万物,并选择遵从其旨意的不同生命主宰地球。以此,可以说,只有人类诞生之后,才有人格化的天帝存在。如果人类违背天帝旨意,必然有其他生命以“道”的原则和方法取代人类主宰地球,人类或者不能够存活,或者任由其他生命支配和奴役——既是天帝旨意,又是大道选择。

16、依据能量不灭定律,如果人类不能够存活地球,则灵魂必然向其他时空转化。如何转化?能量及智慧低者,转化地球,为其他生命(邪灵动物)所主宰。绝非虚言,现实生活“邪灵”附体祸害人类事例——各类精神病、顽固绝症、流行疫病等比比皆是。只不过人类主宰地球,这种事例还相对属少数。另如人类历史上暴政者,除自身邪淫外,受“邪灵”支配造成人类大范围劫难。只有提升灵魂(元气)能量和智慧,向地球以外适宜生存的时空转移才是出路。以此,人类有生必然有灭,没有绝对永恒,人类生存唯一重要意义在于立足世俗需求实现灵魂升华,相对实现身心自由。

17、本质而言,人类劫难唯一归结为心灵(灵魂)劫难,元气耗散,不知亦不能回归,坠入“邪气”侵袭苦海之中,非天帝所代表正神拯救与自我修炼不能免除。所以,人类虔诚信仰天帝(及神界)价值和意义在于人类以“心灵回归——清静”方式获取造化人、神共同的本原——元气(混元真炁),以修持生命必须的能量及智慧。接下来,人类又持续以“阴阳平衡”为特征的元气相对持久维持心灵清静,提升道德素养。所谓“人不远道,道不远人”,以实现“我生存,众生亦生存;我自由,众生亦自由”,而实现人类生存(和谐秩序)良性循环。以此,体现出(宗教)信仰与(元气)修炼的统一,具体表现为天帝教化,启发智慧,清静自然,节制欲望,化解仇恨,宽恕博爱……

18、关于正、邪——天道循环,宇内没有绝对存在——“正、邪”只是概念上的划分和相对存在,正中有邪,邪中有正,正、邪象征生命或者事物生长、化育及衰败、消亡自然规律的内在因素及表象存在,并且相互转化,对生命存在或事物运转发挥相互依存重要作用——现代科学证明有“正、反”物质同时存在。对生命体而言,正、邪有内外之分。并由于生命存在“有诞生必然有消亡”自然固有规律,邪气通常不同程度胜过正气,以邪气占主导,所谓“十人九邪”。这是任何生命包括人、神不可完全扭转的。只有发挥人、神做为主观能动性,修养补充先天元气,才有可能相对改观——人、神元气充足,代表其“道行”或者说“功力”高深,也就是说元气造化万物、所固有阴阳平衡“清静”的能量和灵性相对较大,大于人体内邪(气)与外邪(气)总和的能量及灵性,而使正气暂时胜过邪气,即正气上升,邪气下降,使生命体身心相对逍遥自由。以此,即便是神、更何况人唯有修持元气、超越“正、邪”才能相对持久实现身心自由,而摆脱或延缓正(神)转变为邪(魔)的生死轮回。

19、宗教对人类生存发挥重要积极作用。但是,不可否认,(由于人性弊端)人类在宗教信仰过程中始终不可避免存在“不求真而信,不务实而信,不全面而信”—— “迷信”及宗教异化变质问题。也就是说,迷信及异化不是宗教本质,而是宗教产生、传播、信仰过程不可避免的衍生品——有正信必然有迷信,有正统必然有异化,宗教必然存在某些不完善以及败坏声誉的诸多事例,或使宗教脱离“教化”内涵实质,仅存“教会”外在形式,产生“伪宗教”或不完善宗教,或严重发展到宗教对立面,产生所谓“邪教”——具有“精神鸦片”——欺骗性及伪科学性特征,极大伤害人类信仰情感及需求。以此,世界任何宗教都存在宗教本身的两大派系或者说两大属性:“正教”与“邪教”,中国神话作品《封神演义》所谓“阐教”与“截教”——其不是某一宗教称谓,而是宗教本身“正、邪”两大属性的相对概念,核心问题在于是否遵从大道真理。

20、宗教代表不同地域文明及相对真理。世界宗教冲突的主要原因在于对信仰(宇宙)至尊的割裂认识与专制独断——“唯我信仰才是真神,唯我信仰才是最高”。同时,正是由于交流传播过程中“反客为主”的状况激化与挑起宗教冲突。

21、世界上任何一个宗教(只代表地域文明及相对真理)都不能独立解决世界问题。世界宗教和谐共处在于遵从道德文明:培本固元,扶正祛邪,独立自主,和平共处,以己为本,以外为用,本用结合,和谐共存——体现出人类为同一“大道”所生、世界宗教和谐共存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22、世界宗教“阐教”派系需要交流合作,条件成熟时召开“弘扬大道精神,树立宗教正信,共谋人类福祉”世界宗教大会,承担世界宗教和谐共处主导责任。

23、宗教信仰者以信仰与修炼的统一,人神沟通,道炁相融,追求自由而无时无刻不自由,消除愚昧而无时无刻不愚昧——永远是“道”的谦卑信仰、修炼者。

看清因果是智慧,明白人性是宽容,懂得随缘是境界。

本文作者:洞见

评论问答

人不能光有理想,还要有能耐。远远的,她走了过来,身材纤细而轻柔,近了才发现,她面容姣好,妆容精致。当你跟她聊起来时,又会发现她气场强大,目光坚定。她就是目后佐道设计公司的CEO、畅销书女作家、为巴菲特和比尔·盖茨安排中国之行的那个女人——王潇。她被称为“潇洒姐”,因为她的每一次人生..

阿智跳槽那晚,我请他去酒吧小坐,算是话别。聊到投机处,他告诉我一些公司的内幕,令我的心情无法平静。我和阿智一起进公司,几百个应征者中挑20个,我们是这20个里面最幸运的两个一去老板马上拍板,实习期比别人少两个月,工资也多出几百元。这些是刚进公司时,老板单独给我们开“小会”得知的。于是..

他出生在印度班加罗尔附近的一个小镇,由于家境贫寒,他连中学都没有毕业,就不得不辍学回家务农了。他家有3亩多田地,像众多的村民一样,也植遍了橡胶树,但由于产量有限,每年的收入,家家户户仅仅够勉强填饱肚子。然而,他从小就不甘于一辈子过这种贫穷的日子,每次割胶的时候,他总觉得那些橡胶树..

一,小猪入栏:小猪入栏就是买进低价股票和暴跌过的股票。因为猪崽价格便宜成长性好,即使有什么灾难,恢复起来也容易还损失不大。二,成猪出栏:高价股和刚暴涨过的股票就是已养大的猪。买进再怎么喂也长不了几两肉,而且难以掌握其习性,一旦发生猪瘟就亏大了。除非你有的是大把大把的钞票,否则别开..

一个客人在机场坐上一辆出租车,这辆车地板上铺上了羊毛地毯,地毯边上缀着鲜艳的花边,玻璃隔板上镶着名画的复制品,车窗一尘不染。客人惊讶地对司机说:“没搭过这样漂亮的出租车。”“谢谢你的夸奖。”司机笑着回答。“你是怎样想到装饰你的出租车的?”客人问到。“车不是我的,”他说,“是公司的..

这是一个从一个小店到五百家门店的故事三境界从创业开始,我的人生经历了王国维所说的三境界。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西风凋碧树”上学的时候,我觉得自己..

1.钉子尖够聚焦能产生巨大穿透力。钉子虽然只是小小的一枚,但是它尖部能够聚焦,有强大的穿透力,职场人也该这样,要把你的能量尽量的聚焦起来,让你自身的能量无限扩大,攻克每一个职场中遇到的困难,慢慢的,你的能力就会越来越强,充分领会“钉子精神”。2.钉子善于选择薄弱环节突破。厚厚的墙或木..

我和牛男是一个月前通过双方父母介绍认识的,我算是时尚品味,懂事的女生,完全是牛男的菜,他算是阳光型,品位还可以,个不高,第一印象一般。相互看了照片然后网上聊天,两天后约见个面,我也爽快答应了,结果前一天他去外地玩,所以我当天约了我朋友,到之后才给我打电话,所以当天就没能见成面。一..

好莱坞影片《王牌对王牌》讲的是两个警方谈判专家斗智斗勇的故事。丹尼原本是芝加哥警察局谈判专家,因为遭到陷害,铤而走险绑架了局长等一些重要人物,想通过与警方对话为自己洗刷罪名。警方起初派出的谈判专家根本不是丹尼的对手,他只知道苦口婆心地劝说和哀求,结果被咄咄逼人的丹尼耍得团团转,最..

一朋友今天在空间里转载一个关于父亲和儿子的故事,早教、素质教育、似乎从我们80后这一代就开始提了,家教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教育,但现在有多少家庭,有多少父母,又有多少学校里的老师能真正做到所谓的“素质教育”。这个关于父亲和儿子的故事里,我看到的是智慧,也看到人生的哲理,还有一些励志的..

本内容由发布在云修行频道

本内容发布在历史时间网网,与人相处:看清因果是智慧,明白人性是宽容,懂得随缘是境界!是一篇由创作的发布的历史文章,最新最全的历史内容数据信息平台,本站支持发布收藏转发分享海报,更多请登录历史时间网网。

作者

    历史时间网

    《历史时间网》感恩您转发云修行内容历史,如需投稿请登录本站,登录后即可投稿分享收藏,并且看作文获取积分兑换礼品。

    登录 投稿说明

    https://www.lishitime.com/news/14422.html

长按下面的图片另存或分享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