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剧前线,看《清平乐》你需要了解哪些历史背景
今天要给大家一起聊聊,最近新出的一部电视剧《清平乐》。
这部剧在开播之前,就一直受到大家的关注。那个时候,它还不叫“清平乐”,而是叫“孤城闭”。但说实话,听说王凯要主演时,我是吓了一跳的。
因为这部剧改编自小说《孤城闭》,而《孤城闭》这本书里的男主角,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小太监——不是那种假装太监进宫搞阴谋的假太监,也不是做手术时侥幸逃生的漏网之鱼,更不是什么现代穿越回去开后宫的宅男——而是一个根正苗红,如假包换,一切都符合法律程序的字面意义上的太监。
额……导演,你把这个曾经出演过酷酷的萧景琰和帅帅的赵医生的王凯拿去搞这样的事,不怕凯哥哥背后的九亿少女给你寄刀片吗?
后来,我看了一下电视剧简介,原来凯哥哥出演的不是小太监,而是皇帝宋仁宗。要知道,在原著中,皇帝基本就干了三件事:对着闺女笑,对着老婆哭,对着小太监叹气。这点戏份,撑死了三集,怎么拍了69集呢!
我继续往下看,发现,这已经不是爱情剧,而是历史剧了。
1.爱情剧变历史剧,《清平乐》有何看头?
说实话,看到“宋朝历史正剧”这几个字,还是挺兴奋的。为什么呢?看看我们拍过的历史剧,有八成是清宫戏,《康熙王朝》,《雍正王朝》,还有数不清的格格啊嬛嬛啊。从朝堂到后宫,该演的一个没落。剩下两成呢?明朝有《大明王朝》,唐朝有《武媚娘传奇》,汉朝就别说了,有脍炙人口的《三国演义》,也有《汉武大帝》。再远的还有《芈月传》,那拍的可是春秋战国年间的事。
各位不好奇吗?为什么这么多朝代里,就宋朝的剧这么少?要知道唐宋两朝,可是中华文化最顶峰的时期,为什么偏偏宋朝就是入不了制片人的眼呢?
嗯,这事儿不能怪制片人。咱们还是先来看看宋朝到底发生了什么吧。
总的来说,宋朝是个特憋屈的王朝。你别看他享国三百多年,但有一多半的时间,是在接受花式挨打。宋朝疆域最大的时候是这样的:北到河北,西到甘肃,东到江南,南到两广。但建国不到100年,甘肃就被西夏给占了,然后又被北面的辽国打到交保护费。到了宋朝建国150年的时候,甚至连首都都被人打没了,皇帝都被人抓走了。你说说,这样一个王朝,你挑哪段,才能拍出大家喜闻乐见的happy ending呢?
可能有小朋友好奇了,为啥宋朝这么惨啊?
怎么说呢,这个问题啊,很难一两句话说清楚。总的来说,宋朝是一个天生软骨病的别扭王朝。当兵的不痛快,当皇帝的不痛快,当个写诗作词的文人,其实也不痛快。如果你是原著党,你会明白,公主与太监的爱情悲剧不过是暗线,他们的命运浮沉,根本不由自己。如果你是正在追剧的改编党,恭喜你,你将见识到的,是这个故事的明线,那就是整个宋仁宗朝的时代风云。
宋仁宗朝虽然是宋朝最鼎盛的一段时期,但是呢,从帝王到草民,处处都是无可奈何。糟心事一大把,戏剧点一箩筐。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清平乐》这部历史剧,我们将无剧透为大家解读历史上的大宋朝。
2.生在大宋朝,你想当兵就是原罪
和上一个大一统王朝,宋朝的“前任”唐朝相比,无论是北宋和南宋,都是得了先天软骨病的。原因那就要从宋太祖赵匡胤说起了。
宋朝建国初期的某一天,老赵组了一个酒局,把那些曾和自己一起搞革命的老弟兄们都叫了过来。大家都很happy啊,可是,喝酒喝到一半,老赵突然很感慨,“唉,各位老哥,别看我现在当了皇帝,我啊,还不如以前和你们打仗时高兴。我现在啊,吃也吃不好,睡也睡不香。老哥们都带着兵在外面,这要是有一天,你们底下的兵也要你们做个皇帝,咱这日子还怎么过啊?”
带兵的将领们都是人精,听了这话,还不知道皇帝啥意思嘛。为了保住自己的小命,纷纷表示,那行,这兵我不带了还不行吗?结果一顿酒的功夫,天下兵权尽收宋朝君主手里。这就是著名的“杯酒释兵权”。
赵匡胤这么做是有理由的。唐朝的亡国,某种意义上就是因为地方官军权太大。将军权收归中央政府,地方政府想造反,发现府库里连几杆枪都有没有,也就只好作罢了。
但任何事情都有好坏两面,没了军权固然造不了反,也没办法保家卫国了啊。要知道,宋朝建国的时候,北面的辽国,西面的吐蕃,南面的大理国,可都在虎视眈眈。你把边防军一撤,那别人可就开心了。所以宋朝建国300来年,边境上的小摩擦就从来没断过,为啥?别人根本不怕你。
军权归中央已经有很大的隐患了,但是赵匡胤觉得还不够,还难以消除他内心的恐惧感。因为在宋朝之前的五代十国时期,靠军事政变夺权称帝的情况,那实在是太多了,赵匡胤是过来人,怎么可能对武官放心呢。所以,除了夺军权,他还要在官制上打压武官。
赵匡胤和弟弟赵匡义两朝皇帝定下了重文轻武的国策,从此整个宋朝,文官都在欺负武官。宋朝的名将不少,像《杨家将》里的杨业,还有精忠报国的岳飞。但是这些武将,生前都受尽了文官的气。更不用说那些被文官进谗言屈死的武将,那是数不胜数。
可以说,要是生在大宋朝,你想当兵,那就是原罪。皇上防你,大臣欺你,百姓怕你。这样的制度下,有几个人愿意当兵?就算愿意当兵,又会有多少人能舍得拿自己的命去保家卫国?所以终宋一代,在对外交战中,永远处于弱势。打不过金国辽国就算了,连西夏和大理都摆不平。这就是宋朝软骨的根本。
好吧,武官如此憋屈,那文官怎样呢?
3.重文轻武是国策,文官权力空前之大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话在宋朝就是至高法则。在宋朝,文官的生活不要太爽。宋太祖赵匡胤曾给后来的皇帝们立下过祖训: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什么意思?就是说,不能杀文官,也不能杀提意见的人。
整个宋朝,皇帝就没杀过文官。最接近掉脑袋的苏轼,都被当时的皇帝宋神宗放过了。和后来动不动就搞文字狱的元明清相比,宋朝文官的权力是异常的大,他们也异常的敢做和敢说。很多宰相,都会连任好几届。有的呢,因为说错话被贬斥回家,但屁股还没坐热呢,又被皇帝请了回来。仁宗时的文彦博,历经四个皇帝,出将入相执政了有五十年之久。还有仁宗时的副相韩琦,在之后的英宗和神宗两朝,依然活跃在宋朝的权利中枢。
大家也能想象了,文官权力空前之大,很大程度上就会限制皇帝的权力。
在宋朝,皇帝想做什么,都要听从大臣们的意见。要是皇帝任意妄为,大臣就可以组团在大殿上和皇帝吵架。如果皇帝一意孤行发出圣旨,宰相可以不签字,中书省可以不发出。皇帝想推行新政,要先得到大臣们的赞同。要是不赞同怎么办?对不起,办不到。
宋仁宗曾支持范仲淹推行改革,史称庆历新政,但持续了一年半,就被反对派的大臣们搅黄了。皇帝连军国大事都决定不了,就更不要说婚丧嫁娶这样的小事了。咱们可怜的宋仁宗,娶了几个老婆,没一个是自己选的。
做个文官这么过瘾,导致整个宋朝人人都想当官。也因为这样,朝廷必须设置一大堆闲职,来满足整个社会对文官的渴求。文人的队伍一大,就不免有互相勾连、结党把控朝政的人。在宋朝的各个年代,任何一个小小的政治主张,都会引来一大波不同派别的人互相攻讦。到了最后,殿堂之上,为了私利打来打去的人,越来越多,真正想做事的文官,反倒觉得处处制肘。更要命的是,许多皇帝还乐于鼓励这种纷争,并把这些事当做所谓的“帝王心术”。
这些加在一起,就导致宋朝皇帝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得和各式各样的大臣开会。娶老婆得开会,生孩子得开会,生不出孩子还得开会。大臣们每天和皇帝打来打去,和同僚们打来打去,和领兵的武人们也得打来打去。
说的话多了,做的事少了,大宋也就这么没了。
4.不负责展望剧情,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清平乐》这部剧刚刚播出,剧情尚未真正展开,给大家解读剧情还为时尚早。不如,在科普完历史背景之后,来一个不负责任地剧情展望,过一把编剧的瘾。
首先呢,小说里的主线是福康公主赵徽柔跌宕起伏的爱情故事。爱这个被亲爹打回来,爱那个被亲爹说不行,委委屈屈下嫁到驸马家,却对驸马死活看不上眼,最后还和婆家大打一架,逃回娘家。万念俱灰之下,想和从小侍奉自己的小太监来一场精神恋爱,没想到这件事也不容于世,最后只能凄凄惨惨,被锁在宫城之中。
尽管《清平乐》是以宋仁宗为主角,但这段离经叛道又可歌可泣的爱情故事,肯定是要多费笔墨的。小公主和小太监长大这些年,刚好赶上张贵妃争宠争得最热闹的时候,那剧中曹皇后和张贵妃之间的明争暗斗,尤其是点睛之笔的坤宁宫事变,肯定会被大书特书。
另外一条书里没有,但是史实上存在的线索,就是我们讲过的《狸猫换太子》大案。史书上记载的宋仁宗与刘太后仅仅是不亲密,但不亲密到什么程度呢?这里面就有想象的空间了。12年的垂帘听政,宋仁宗就一直是个乖宝宝,难道他真的甘心一直被坑死自己亲娘的人把持朝政?恐怕未必。
宋仁宗1022年登基,1033年亲政,1038年生福康公主赵徽柔,而公主和小太监的初遇,已经是1046年的事儿了。按这样来估计,编剧至少有七八集的空间,来好好聊聊,这11年间,刚好处于逆反期的宋仁宗,是怎么一步一步从刘太后手里,拿回自己的执政权的。
编辑|凉山
排版|凉山
路上读书:全球名校博士30分钟精读一本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