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北方无险可守!燕云十六州,为什么沦陷了400多年?


唐朝灭亡以后,中央对地方失去了强有力的控制,中国北方汉地陷入长期混战。而生活在长城以北的游牧民族“蠢蠢欲动”,频频进犯边境地区,以至于夺取了燕云十六州这块重要的汉地。

燕云十六州地处太行山脉、燕山山脉向华北平原的过渡地带,长期以来是汉人的居住地,也是历代中原王朝版图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有着“北方天险”之称。

▲燕云十六州有着“北方天险”之称

燕云十六州从公元938年开始沦陷,一直到公元1368年明朝时重新收回,被异族统治共计400余年的时间。

燕云十六州的“沦陷”,直接导致了北方广袤国土失去了防御屏障,直接暴露在游牧民族的铁骑之下,北方的经济发展和生产生活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那么在经济、政治、军事意义上都如此重要的土地,究竟是怎么丢失的?

一、摇摇欲坠的燕云十六州公元755年,唐朝发生了安史之乱。安史之乱以后,各地方将领拥兵自重,藩镇割据的局面形成,中央与地方形成了弱干强枝的力量对比。唐朝最终于公元907年正式灭亡。

从907年唐朝灭亡到960年宋朝立国,短短50多年间,中原地区先后又出现了五个中央政权: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历史合称“五代”。

▲混乱的时代

常年战争和频繁政权更迭让北方积贫积弱,这给了北方游牧民族染指中原的良好契机。公元9世纪末,契丹族开始崛起,并于公元916年建立契丹国(后改名辽),长城以北出现了统一的国家。

辽国经过不断的兼并战争,吞并周边的弱小部落,等到公元10世纪初,国土疆域已经极其广阔,辽国国境线向南一直推进到燕云十六州北部,与汉人政权接壤。

▲五代十国前期形势图,契丹逼近燕云十六州

在这以后,契丹确定了南下中原的战略方向。而南下战略的第一步,自然是吞并与辽国相接壤的、阻碍辽国南下燕云十六州。

燕云十六州指的是以幽州(也叫燕州,位于今北京市),云州(位于今山西大同)为代表的十六个州。大体范围是在华北平原与游牧民族聚居的大漠的山地地带。

▲燕云十六州覆盖北方险要山川,南靠平坦的华北平原

燕云十六州以南便是广袤无垠、一马平川的华北平原,以北是茫茫无际的大漠。其大部分处于阴山,燕山,太行山北支等山脉,扼守山川险要位置,燕云十六州成为了中原地区抵御北方游牧民族南下的重要防线,是汉人政权重要的国防要塞。

历朝历代的汉人政权都苦心经营着这片土地,到唐朝时,燕云十六州已人口稠密、经济商贸发达,每年贡税在国家税收中举足轻重,成为了边塞上的一串明珠。

在扑朔迷离的形势下,尽管辽国不断地袭扰燕云十六州,但燕云十六州还是牢牢被汉人政权抓在手中,直到公元935年。

二、沦陷:灾难的无限循环此时正处于五代的第二个王朝——后唐。后唐王朝于公元923年建立,之后经过战争击败后梁王朝(五代中第一个中央政权)入主中原,控制了长城以南的北方的绝大多数地区。

经过多年的征讨和兼并战争,中国北方出现了短暂的统一,燕云十六州也自然在后唐的版图之内。但是看似安定的局面之下,隐藏着深深的危机。

▲后唐统一了中国北方,是五代面积最大的王朝

这一年,后唐皇帝驾崩,新主年幼,资历尚浅,威望不足。镇守地方的将领开始按捺不住,其中就以后唐大将,镇守晋阳城(今山西太原)的石敬瑭为首。

后唐也早已看出石敬瑭的狼子野心,于是派兵征讨石敬瑭,朝廷军队兵临城下,石敬瑭坚守不出。在危难之际,石敬瑭慌不择路,只得向北方的辽国求援。

为了争取辽国速派援军支援自己,石敬瑭开出了极高的报酬——向契丹称臣,割让燕云十六州。

石敬瑭遭到了手下将领强烈反对:要争取辽国出兵,多给予些金钱锦帛足矣,没必要割让土地。更何况割让燕云十六州,北方将无险可守,彻底暴露在辽国面前,无异于是自毁长城。

▲因割让国土,而成为历史罪人的石敬瑭

自以为身家性命危在旦夕的石敬瑭还是固执己见,坚持派出了使者,向辽国求援。

得知消息的辽国皇帝大喜过望,立即派出五万骑兵支援石敬瑭,围城的后唐军队被契丹援军击溃。石敬瑭借机联合契丹骑兵南下,攻下后唐国都,灭亡后唐王朝,建立了后晋。

后晋建立后,石敬瑭为感谢辽国的帮助,认比自己小11岁的辽国皇帝为父亲,自称儿皇帝,向辽国称臣纳贡。并把燕云十六州全部给了辽国。

但燕云十六州的守城将领难以接受这屈辱的现实,守城拒不投降,并请求石敬瑭收回成命,放弃割让燕云十六州。

▲石敬瑭推翻后唐王朝,建立后晋王朝,把燕云十六州割让给辽国

石敬瑭考虑到国内局势不稳以及辽国的强大,拒绝了守城将领们的请求,下令燕云十六州守将撤回内地,由辽国军队驻防。

燕云十六州也就此落入了北方游牧民族的手中。全国上下骂声一片,石敬瑭也因此背上了历史罪人的千古骂名。

辽国皇帝非常重视这块来之不易的土地,在燕云十六州仍然沿用唐朝的政治制度,称为“南面官制”。并且尝试缓和民族矛盾,规定无论汉人、契丹人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逐渐巩固了在这一地区的统治。

▲中原政权要确保不受到游牧民族的威胁,就必须控制燕云十六州

契丹便以十六州作为前沿阵地,经常南下中原,掳掠人口与财物。而石敬瑭本人,即便成为了中原地区的皇帝,却再也没法抵抗强大的契丹,公元942年,石敬瑭在忧愤中去世。

公元947年,辽国军队多次南下击败后晋军队,后晋主要将领投降,后晋皇帝被俘虏,后晋灭亡。

对于汉人政权来说,失去了燕云十六州,北方的安全就得不到保障,如何夺回北方的屏障,成为了从此以后每一届政府都必须考虑的事。

但燕云十六州山川行险,易守难攻。辽国军队战斗力强悍。此时的辽国,在燕云十六州轻徭薄赋,发展生产,与民休息,使得十六州民心稍定,局势逐渐稳定。

汉人政权要想重新收复十六州,只能等待时机。

北方的中原政权开启了漫长的等待模式,等待中也不乏朝代的更替。后晋被契丹灭亡后,原后晋大将刘知远率领军队把契丹逐出中原,建立了后汉。后汉建国四年后,后汉大将郭威发动兵变,灭掉后汉,建立了后周。

经过多个朝代的等待,夺回十六州的机遇期终于在公元959年出现。

公元959年,是五代最后一个王朝——后周时期。此时的后周,已经完成了北方的统一,社会安定,国力强盛,并且通过两次对外战争,稳定了周边的国际环境,保证了边界的安全。

▲后周巩固了国防边界,稳定了周边局势

而后周的执政者,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周世宗柴荣,是一位雄才大略,励精图治的君主,极具战略眼光和军事指挥才能。

可以说后周具备了北伐十六州的前提条件。

更难能可贵的是,此时的辽国内部出现了动荡。史书记载此时的辽国“荒国君耽于酒,畋猎无厌……赏罚无章,朝政不视,而嗜杀不已”辽国国内局势混乱,社会矛盾尖锐。

▲后周世宗柴荣,是公认的五代十国最有作为的皇帝

柴荣清醒地意识到:堡垒总是从内部被攻破的。此时辽国内乱,正是北伐的最佳时机,假如辽国更换了一位开明的国君,加强防备,那就绝无收回十六州之可能。

于是他当机立断,挥师北上,在短短40余天内,连续攻克了燕云十六州的三州三关,北伐军声威大振,一路势如破竹。

▲后周的北伐一路势如破竹,接连攻克了三州三关,直逼重镇幽州

但老天爷却和中华民族开了个天大的玩笑,柴荣在行军途中突然身染重疾,北伐被迫终止,后周收复燕云十六州的希望就此化为泡影。一代明君柴荣的英年早逝,实在是汉族的悲哀。

公元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了陈桥驿兵变,后周灭亡,北宋建立。

作为新兴的中原王朝,宋朝展现出了勃勃生机,它启动了终结五代的全国统一战争。宋朝先后灭掉了中国南方的几个割据政权,统一了中国南方。

之后,宋又把目光投向了中国的北方。此时的北方,阻碍宋朝统一大业的绊脚石有两个,一是独立在山西的北汉政权,一是被辽国霸占多年的燕云十六州。

▲宋辽对峙

宋王朝经过深思熟虑,决定采取先易后难的战略,先灭掉弱小的北汉,剪除辽国的羽翼,然后再相机夺取十六州。

公元979年,宋王朝开始了第一次北伐,在灭掉北汉之后,宋军开始进攻燕云十六州。

但据守十六州的辽兵兵精粮足,坚守抵抗,辽国大军源源不断地赶来增援,而宋军因为劳师远征而疲惫不堪,再加上大军深入敌境,粮饷供应不足,宋军被迫撤退,第一次北伐仓促收场。

▲北宋第一次北伐,成功灭掉北汉,并乘机企图收复燕云十六州

首战受挫的宋王朝并没有放弃,因为此时的宋朝是北伐的最佳时机,国内统一,政局稳定,民心归附,兵强马壮。宋朝欠缺的只是一个时机,一个辽国内乱,可以趁虚而入的机会。

老天爷也终究是眷顾宋王朝,没有让它等太久。

公元983年,年仅三十五岁的辽国皇帝驾崩,新即位的幼主只有12岁,国事暂时全由皇帝的母亲萧太后主持。辽国内部最高权力正在交接过程中,国内政局还处于动荡期。

于是宋朝于公元986年开始了第二次北伐,志在收复燕云十六州,实现祖国的完全大一统。由于此次北伐发生在北宋雍熙年间,所以也叫雍熙北伐。

第二次北伐初期也是非常顺利,但之后宋军战术失误,被辽军截断粮道,后方补给线被切断,随后导致宋朝三路兵马全线溃退。辽军随后倾全国之力进行反攻,宋朝大败而归。

▲北宋的第二次北伐(雍熙北伐)举全国之力,但最终以失败告终

雍熙北伐的失败,固然与燕云十六州本身易守难攻有关,但主要在于宋王朝作战指挥错误,以致于功败垂成。经此一役,北宋国力被大大消耗,精兵良将尽失。宋王朝再也无力发动大规模的北伐,也再无力抵挡少数民族的进攻。

公元1005年,辽军南下,宋军无险可守,节节败退,被迫与辽国讲和,签订了历史上著名的“澶渊之盟”。

此后的北宋王朝专心国内治理,整顿吏治,发展经济,对周边国家采取怀柔政策,使得宋辽边界百年未有过战事。北宋虽然商品经济发达,但军事力量薄弱,武备松弛,在这样的情况下,守住国土已经很不容易,便很难有力量再去收复燕云十六州失地。在苦苦支撑了一百年之后,不仅是燕云十六州,整个北方都沦陷于异族。

公元1127年,北方的少数民族再次南下,宋朝皇帝成为俘虏,北宋正式灭亡,史称“靖康之耻”。之后宋朝的皇室南渡长江,在临安(今浙江杭州)建立南宋政权。

▲1127年北宋灭亡,宋宗室子弟南渡杭州建立南宋政权

三、长达四百年的博弈长城以北的少数民族政权也几经轮替,契丹族建立的辽国被女真族灭掉,女真族建立了金国,金国接管了辽国的燕云十六州,并南下灭亡了北宋。

同时,金国燕云十六州的燕州(今北京地区)升格金国的中都,燕云十六州的政治地位大大提高,成为了金国统治的核心区域。金国之后又被蒙古族灭掉,蒙古族建立了元朝。

元朝的蒙古骑兵战斗力极其彪悍,在整个欧亚大陆上纵横驰骋,灭掉了中国所有与之抗衡的政权,实现了国家的大一统。此时的元朝已经不能用大来形容,可以说是庞然大物。元帝国是当时世界上国土面积最大的帝国,没有之一。

汉族与少数民族关于燕云十六州的是是非非,恩恩怨怨在元帝国大一统局面下化为了无形。公元1211年,蒙古大汗成吉思汗发动灭金战争,蒙古军队经历23年,于公元1234年灭掉了金国,并全盘接受了金国的国土。之后元帝国讨伐南宋,并于1279年灭掉南宋。

▲元帝国疆域空前辽阔,燕云十六州不再是边界

随着元帝国不断向外扩张领土,为了在广大的区域内建立有效的统治,元朝统治者看中了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交界的燕云十六州,而北京作为十六州的代表与重中之重,成为了元朝的首都(元朝称大都)。

北京以北是广袤的草原大漠,以南是富饶的华北平原,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在这里交融。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在共存中相互借鉴吸收,融合发展。

元帝国通过定都在北京,对各个民族、各类文化兼收并蓄,使得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走向稳定与和谐。但由于元帝国上层统治者的腐化堕落,国内矛盾日益尖锐,庞大的帝国逐渐失去了昔日的光泽。

随着元帝国的衰落与灭亡,燕云十六州的地位并没有受到影响,反而进一步提升。

公元1368年,大明王朝诞生了。明王朝在统一中国南方后,开始领兵北伐,彻底摧毁元帝国的统治。

▲明灭元之战

明朝军队一路势如破竹,元军节节败退,兵败如山倒。明军趁势成功收复了燕云十六州,完成了北伐的最后一步,把蒙古人重新赶回大漠老家。直到此时,沦陷455年的汉地——燕云十六州才重新回到汉人手中。

明朝的统治者吸收了前朝深刻惨痛的教训,为了不再失去这块来之不易的土地,做出了“天子守国门”的战略决策,决定把国都定在北京。以北京为核心的燕云十六州不仅是北方国防的生命线,更成为了京畿重地,历史地位达到顶峰。

▲明朝从南京迁都北京

从北方整体格局来看,燕云十六州北接大漠草原,南连华北平原,万里长城盘踞其上,是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的分界线,也是两种文化交融荟萃之地。

谁控制了这里,就可以兼顾南北,维持这一广大区域的整体稳定与和平。

▲天子守国门

燕云十六州易守难攻,对华北政权而言,是北方的钢铁长城;对大漠政权而言,是南进的桥头堡与排头兵,成为了两种文明战略博弈中不可忽视的军事存在。

位于燕云十六州的北京凭借其无可替代的地位,成为了后来大一统王朝的首都。继元朝以后,明朝、清朝、共和国也都定都于北京,足以证明原燕云十六州地区的重要战略意义。

▲紫禁城,明清大一统时期的“中国心脏”

作者|显诣

资深历史爱好者

责编|Thomas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毕业生|环球情报员主编

评论问答

读中国现代白话小说《呐喊》随笔读中国现代白话小说《呐喊》随笔1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政治家鲁迅先生的作品。读过那么多的文学作品,《呐喊》文集却让人读过后荡气回肠,久久不能忘怀。《狂人日记》,“疯言疯语”可所说的却未必不是真话。那本写满“吃人”的日记,是社会的真实写照。恐怖的封建压..

在鲶鱼洼(今分水岭水库)西南,老嘉山北有座小山包叫"金牛山"。传说山上有头"金牛"常在春耕、秋种中出现,帮助贫苦人家耕田、耙地。奇怪的是只要是"金牛"耕耙下种的庄稼,无论是旱涝都能丰收。传说中此"金牛"就是五百年前金岭村金家老二,名叫金牛死后变的。究竟是怎么回事儿,且容从头说起。相传金岭..

西湖风景区南缘月轮山麓到二龙头山麓,是当年华东四所著名教会大学之一的之江大学所在地,今为浙江大学分部,俗称浙大三分部。一九一六年,美籍《中国通》司徒雷登的弟弟司徒华林任之江大学校长后,下令在校内头龙头与二龙头两山之间的山涧上架设一座木桥以便利师生通行。此桥周围林木葱蔚,桥下山泉幽..

在明光西北约40里的石门口西北有一奇特的自然景观。山腰石崖上有一道裂缝,宽约一尺,长约七尺,深不可测。裂缝两边石壁如烟熏火烧一般,用手擦摸,手上会有一层黑灰。这裂缝中常常冒出黑烟,远看如云。每当有黑烟冒出时,天就会降雨,黑烟的浓度,烟云的大小和雨量的大小成正比。曾有放牛的孩子将斗笠..

楠溪故事之一有一个剃头老师叫阿春,人生驼背,胆生大。他话会讲,手会动,见了美女,涎直流。他手艺好,名声臭,年过三十还没娶老婆。听说村里来了个新住户,那个女儿貌生好冇讲道,他就心里痒痒真想苦。想来想去冇办法,他只好重金求媒婆。媒婆热天穿短裤,陪那美女阿秋去溪边洗衣服。阿秋看看媒婆臀..

女山北面,东到洪山头,西至潘村东,范围数十里,原是一望无际的芦苇荡。6/70年代,有一年端午节前,我还跟四婶去那里选苇叶包粽子。这片芦苇荡在当地人称"张凤滩",是因人得名,要问端详,得从一段美丽动人的故事说起。相传,清朝道光年间,盱眙县城有个富商叫严伍信,家财万贯。城里有华屋楼阁,沿街..

黄龙洞又名无门洞,飞来洞。地处西湖北山栖霞岭北麓茂林修竹深颇洞天福地之气象。它虽以洞名,其实近代以来较为吸引人的是道观园林胜景,而在晚清以前,则以佛寺驰名湖上。相传南宋乾祜年间,江西龙兴(今南昌)黄龙山以祷雨灵验著称的慧开(无门开)禅师应邀来到西湖,居住在栖霞岭北麓一处小奄中。一..

南宋年间,有一年,又逢三年一次的大比之期,各地学子纷纷云集京城临安,城中旅店早已人满为患。却说“西湖十景”印月井旁的吉祥旅店里,住着严州府睦州文昌的一位学子何梦桂举人,早在三月前就离开石峡书院来这里复习迎考。有道是“十年寒窗无人识,一举成名天下知”,何举人一边紧张学习一边掰着手指..

从前有个穷书生,屡试不中,仍苦读不已。这一年,赶考的日子又近了,他更是日夜用功。一天深夜,他刚睡下,便做了个梦,梦里他被关在一个四面都是墙的房间里,怎么呼喊求救都没有用,吓得他一激灵就醒了。书生觉得奇怪,便去请人解梦,解梦的先生听完笑道:“好梦,好梦,置之死地而后生(升),你这次..

在滁州沙河镇和明光张八岭镇交界的地方,有一座挺拔高大的山峰,山上树木茂盛、四季常青。这山有个美丽而神奇的名字叫"白米山"。在当地有这么一段美妙的传说。相传,很早以前白米山叫乱石山。山也没有现在这么高,那么挺拔,那么美丽。杂草丛生、乱石成堆、稀稀拉拉有几棵杂树。可绕山有一条常年不干,..

本内容由曾国荃发布在历史故事频道

本内容发布在历史时间网网,中国北方无险可守!燕云十六州,为什么沦陷了400多年?是一篇由曾国荃创作的发布的历史文章,最新最全的历史内容数据信息平台,本站支持发布收藏转发分享海报,更多请登录历史时间网网。

作者

    《历史时间网》感恩您转发历史故事内容历史,支持曾国荃的作品,,如需投稿请登录本站,登录后即可投稿分享收藏,并且看作文获取积分兑换礼品。

    登录 投稿说明

    https://www.lishitime.com/news/12296.html

长按下面的图片另存或分享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