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悬棺葬,三千年前古人如何将沉重船棺放在绝壁,结论说法不一
武夷山,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来武夷山除了观壮美的山川,赏四百年的大红袍母树,还必须感受一下贯穿武夷山三十六峰、九十九岩,蜿蜒十公里的九曲溪竹筏。武夷山为福建省第一山水,而九曲溪就是武夷山的魂。盈盈一水,因有三弯九曲之胜,所以得名九曲溪。古人云:“溪流九曲泻云液,山光倒浸清涟漪。”山挟水转,水绕山行,这九曲溪的每一曲都有不同的山水景致。不过这其中最为神秘的要数四曲石崖上的悬棺葬,至今为未解之谜。
九曲溪发源于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内最高山峰,同时也是华东最高峰黄岗山。无数条涓涓溪流汇聚成了这条全长62.8公里的九曲溪,在武夷山的群山中盘旋萦绕。九曲溪水澄碧清澈,两岸千峰尽收眼底,翠峰倒影,也可尽显于碧波之中。
九曲溪景区起始于星村镇竹筏码头,止于九曲溪的终点:一曲溪畔的武夷宫。全长约10公里,乘坐竹筏时间约为90分钟。清晨8点,我们赶到竹筏码头,这里的船夫们已经集结好了筏,等待游客的到来。
由于九曲溪蜿蜒于群山之中,溪水时急时缓,深浅不一,为了保证游客安全,每条竹筏为双拼筏,可乘坐6-8人。每条筏有两名筏工,都为当地熟练的撑筏高手。我们今天乘坐的筏为夫妻筏,丈夫后面推进,妻子前面把握方向,另兼导游工作,一路为我们讲解各点美景。
竹筏沿溪流而下,顺水游览,山回溪转,折复绕山。游客可以在溪岸边的石崖上看到刻有九曲、八曲、七曲......二曲、一曲的摩崖石雕,顺序为九曲到一曲的倒数着走。主要景观有:大王峰、玉女峰、双乳峰、御茶园、云窝、天游峰、晒布岩、三仰峰、天壶峰、象鼻岩、骆驼峰等。
不过这其中最为神秘,也是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要数四曲石崖上的武夷山悬棺葬。就如同天葬、水葬一样,悬棺葬这种古老的丧葬形式在武夷山已经存在3000多年的历史。武夷山先民选择在临江的悬崖绝壁上,将棺木放置在离水面几十米,甚至百米以上的天然或人工开凿的洞穴中。
在四曲的石崖上方峭壁石洞中,仍可以清晰看到留存几千年的棺木板。据考证,在武夷山九曲溪两岸的绝壁上,共遗存有悬棺十多处,其中有两处的棺木保存完好,从出土商周青铜文物和对棺木的测定,专家估计这些悬棺已有3000多年历史。
从已经发掘的两次悬棺葬来看,都为用整块木料制作的船型棺木。在武夷山一代水路非常发达,古时船是生活必不可少的工具,用船棺是对死者的尊重。至于为何要把棺木放置在悬崖绝壁上,各方说法很多,有人说是为防盗墓,也有人说高山是最接天神的地方,这样可以少被世俗打扰。
不过这些重达数百公斤的棺木,在当时的条件下是如何运到这绝壁上成了最大的谜团。有专家认为,应该是先派工匠凿好洞穴,架好木桩,再爬至山顶,再将船棺吊装到洞内,不过这样的工程在当时条件下是相当的浩大。另一种说法是,古人在石崖上打洞,沿绝壁铺设木板(有点类似现在的悬空栈道),直至洞穴。将棺木放入洞中或是合适的悬崖上,然后将去路的木板抽掉。
不过这种说法会出现两个问题,第一是防盗功能太低,盗窃之人只要沿崖体铺木板就很容易进入墓穴,第二根据现场来看,好像崖壁上并没有这些用于铺木板的石洞,当然也有可能时间长,风化了。无论用何种方法放置棺木,武夷山悬棺葬历经几千年,依然能保存完好,应该说还是有其独特之处。
顺九曲溪而下,一曲一波澜、一曲一风景,奇山、碧水、绿树、蓝天、白云相映成趣,人坐竹筏犹如游走于一幅天然山水画卷之中。真实再现了王维诗中“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意境。然而此时我脑海中呈现出一个想法,或许古时武夷山水位比现在高,古人将棺木做成船型,用竹筏拖到指定地点,然后推入洞中固定就可以了,等水位降下,这就成了绝壁悬棺。不过这纯属个人猜想,不知各位有何想法?作者简介:寒残一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