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爱国学者许地山病逝
在72年前的今天,1941年8月4日 (农历闰6月102),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爱国学者许地山病逝。
许地山(1893.2.141941.8.4) ,原名许赞堃,字地山,笔名落华生。生于台湾台南,甲午之战后全家迁居福建龙溪(漳州)。幼年随父在广东读书,中学饿毕业因家境衰落,到漳州第2师范教书,1913年赴缅甸仰光中学任教,1916年回国。次年入燕京大学,得文学士学位后再入宗教学院,得神学士学位。1923年赴美入哥伦比亚大学,次年到英国牛津大学研习。他对宗教史有精深研究,也下工夫研究过印度哲学、人类学、民俗学,掌握梵文、希腊文和中国古代的金文、甲骨文,是著名学者。
1919年积极参加54运动,曾与郑振铎、瞿秋白共同编辑《新社会旬刊》。是我国最早的新文学团体文学研究会发起人之1。第1篇短篇小说《命命鸟》,发表于1921年1月《小说月报》,以虔城的宗教感情塑造了1对青年男女因爱情受阻而厌世。希望转生极乐国土,以求摆脱。小说以独特的宗教神秘色采和艺术风格在读者中引发很大的反应。收入第1本小说集《缀网捞蛛》中的初期作品大都表现对宗法礼教和封建风俗的不满,同时也流露出浓厚的宗教观念和虚无思想。著名的散文小品集《空山灵雨》也反应了他初期思想的杂遝纷纭。有主题明确内容深入的佳作,也有宣扬佛教思想的篇章。
1935年赴香港大学任教,曾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香港分会常务理事、新文学学会理事等职。抗战爆发后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这几年写的作品,主题和风格都有转变,结合现实日趋紧密。1934年的小说《春桃》塑造了1个劳动妇女泼辣而仁慈的形象。1940年的《铁鱼底腮》写了1个旧知识份子学无所用的苦闷心情及悲惨遭受。这些现实主义作品和他去世后编辑出版的《杂感集》都显示出他的人生态度的积极变化。在抗日战争的洪流中,他积极参加进步文化活动,教学任务有10分沉重,劳累过度,不幸因心脏病逝于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