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作家高尔基逝世
在77年前的今天,1936年6月18日 (农历4月廿9),苏联作家高尔基去世。
马克西姆高尔基
1936年6月18日,苏联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人马克西姆高尔基去世。
高尔基原名阿列克赛-马克希莫维奇-彼什科夫,1868年3月28日诞生于下诺夫哥罗德(今高尔基城)的1个木匠家庭。童年时的高尔基只读过两年书,10岁时便被迫自谋生计。他前后当过轮船杂役、饭店跑堂、面包师、码头工人、更夫、铁路搬运工和司磅员等。这期间,他靠自学读了许多书。
1889年,高尔基在下诺夫哥罗德参加***活动而被捕。1892年他发表了第1篇短篇小说《马卡尔-楚德拉》,便开始用马克西姆1高尔基这1笔名(高尔基意为痛苦的)。
1901年,高尔基发表了著名诗篇《海燕之歌》,诗中高呼:让狂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他把无产阶级比喻为勇敢无畏地与狂风巨浪搏击的海燕,预示***洪流行将到来。这是当时流传极广的***宣言书。
1902年高尔基被选为俄罗斯科学院名誉院士,1905年加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同年11月在彼得格勒第1次会面了列宁。
20世纪初,高尔基参加并领导了知识出版社,团结了许多有民主主义偏向的作家。10月***后,高尔基组织并团结新的文化队伍,创作多种杂志,培养青年作家。
1934年,高尔基主持第1次全苏作家代表大会,并当选为苏联作家协会第1任主席。
高尔基的初期作品有3卷集《特写与短篇小说》,是描绘流浪汉和底层人民的苦难,如《切尔卡什》、《柯诺瓦洛夫》、《沦落的人们》和《奥尔洛夫夫妇》;《鹰之歌》等则通过富有传奇浪漫色采的寓意形象,鼓励人们向往光明和自由。这些作品出版后轰动了文坛。
他的初期作品还有长篇小说《福玛1高尔杰耶夫》,描绘19世纪末俄国资产阶级的分化和瓦解;《3人》写于1900年,展现了社会底层青年所选择的不同道路。他的长篇小说《母亲》和剧本《仇人》,均以工人运动为背景,塑造了富有斗争精神的工人形象。另外,他后期的自传体3部曲《童年》、《在人间》和《我的大学》其影响也极其深远。
他的作品早在20世纪早期就介绍到中国,在中国读者中有很大影响。
高尔基不但是苏联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人,而且是世界无产阶级文学的首创者。他的作品是世界无产阶级文学史上最早揭露无产阶级生活和历史命运的作品。他的创作在继承俄国和世界文学优秀传统的基础上,进1步开辟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这1无产阶级文艺创作的主要道路,列宁也称他为无产阶级艺术最杰出的代表。
1935年,高尔基在莫斯科火车站送别法国作家罗曼罗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