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皇帝君士坦丁大帝逝世
在1676年前的今天,0337年5月22日 (农历4月初7),罗马皇帝君士坦丁大帝去世。
君士坦丁1世(大帝)(Constantinus I Magnus), 全名为弗拉维瓦莱里乌斯奥勒里乌斯君士坦丁(Flavius Valerius Aurelius Constantine,272年2月27日⑶37年5月22日,距今已1676年),罗马皇帝(306337年在位)。
自此以往,就我们当今所知的基督教而言,创建者已不再是公元1世纪的耶稣基督,而是公元4世纪的君士坦丁大帝。美国学者马恩针对君士坦丁大帝重塑基督教的评论
公元312年1天夜里,罗马附近的米尔维亚桥,忧思满腹的君士坦丁正在对第2天行将到来的大战感到忧愁,当他眺望星空之际,突然看到苍茫的天空中突然出现了4个硕大无朋的火红色的10字架,伴随着这样的字样:依托此,你将大获全胜。这个被后人广为传诵的遥远而虚幻的情节,实际上预示了世界历史上1个影响极其深远的变化行将产生。
公元280年,君士坦丁诞生于今塞尔维亚的尼什。他来自世家大族,但听说是他父亲君士坦乌斯和他的旅店女仆的私生子。当时正值戴克里先推行4帝共治制,君士坦乌斯成为西部帝国皇帝马克西米连的副手,年轻的君士坦丁很快便成长为帝国上层建筑的重要人物,他曾到东部帝国的皇帝戴克里先军中服役,并在对埃及和波斯的战争中靠自己的英勇和才华升任高级军官。305年,戴克里先和马克西米连同时退位,君士坦乌斯成为西部帝国的皇帝,君士坦丁回到他的身旁,随父转战不列颠等地。306年,君士坦乌斯病逝,君士坦丁在军队拥立下继位为西部帝国的皇帝。但是,帝国的部份将领不服,因而内战爆发。经过6年的征战,公元312年,君士坦丁在上述的米尔维亚桥战役中,听说在基督的佑护下击败了挑战者马克森提,统1了西部帝国。
与此同时李锡尼也控制了东部帝国的政权,构成了两帝并立的局面。两人在早期曾密切合作,包括在313年共同颁布了《米兰敕令》等。但统1帝国的野心终究使他们水火不容,323年,君士坦丁进犯并击溃李锡尼,重新统1了罗马帝国。
君士坦丁是1个矛盾的综合体,他具有强健的体格和旺盛的精力,但听说内心极为衰弱和怯懦,不能不用珠光宝气来粉饰自己,实际上是1个轻度人格分裂者。他颇具仁爱之心,但曾毒死过他能干的亲生儿子。他曾实施过仁政,给贫困人口以救助,但很快就变本加厉地成为贫苦人的压迫者。他颁布法令,规定奴隶主有权鞭打奴隶至死,对奴隶流亡者加重处罚。更重要的是,他严禁隶农流亡,规定隶农及其后代必须固着在主人的土地上,对流亡的隶农应带上镣铐解归原主。这就开启了中世纪农奴制的先声。另外,他还将手工业者进1步固着在他们所属的公会里。他规定造币、面包、屠宰等行业为毕生和世袭行业,这对中世纪的城市行会制度也有很大影响。
君士坦丁统1罗马帝国以后,致力于加强皇帝本人的独裁权利。他废除4帝共治制,分封他的子侄统治各地;废除近卫军,改用皇帝直接控制的宫庭亲卫队来代替它,并下降边疆驻军的实力;同时进1步神化皇帝本人。自屋大维时期开始不断强化和神化的皇权,到了君士坦丁时期,终究到达了它的顶峰。
虽然随着罗马帝国疆域扩大,拜占廷的地理位置显得日趋重要,但是在君士坦丁之前的罗马帝国时期,它却1直未遭到应有的重视。君士坦丁重建并扩建了拜占廷,并于330年宣布迁都拜占廷,改名为君士坦丁堡,从此,这个城市开始了它光辉的千年历史,君士坦丁的名字与这个城市溶为1体,直到1453年。
由于上述种种举措,君士坦丁已足以排进世界历史上有影响的帝王之列。但还有1个更加深远的变化,使得人类文明几千年的发展都打上了他的烙印,那就是基督教。
罗马帝国前期的信仰是综合了古希腊和古罗马众多神邸的多神教,罗马人基本上处于信仰自由的境况。在此当中,笃信1神论的基督教显得特别另类。初期的基督教主要在贫苦人当中传播,信徒之间同等互助,患难相恤。由于他们有明显的反抗意识,不与统治阶级合作,不服兵役,不敬罗马旧神,因此屡次遭到罗马统治者的迫害。
[nextpage]
早在尼禄时期,年轻的基督教就遭到历史上第1次迫害,尔后在3世纪中期狄修斯(249251年)、瓦列利亚努斯(253260年)时期,又1次遭到残酷迫害。到了戴克里先(284305年)时期,自称罗马旧神朱庇特之子的皇帝自然视基督教为异端,基督教又1次遭到了恶运。在此之间,也有1些皇帝对基督教采取宽容的态度,基督教在公元13世纪中仍呈迅速发展之势,到3世纪已有教徒600多万人,罗马境内已有教堂1800多个。
随着基督教的发展,教徒的成份也产生了变化,许多大地主、富有工商业者和官吏,乃至皇族也加入了基督教,基督教的仪式逐步变得复杂,教义也更趋向于顺从统治阶级,而统治阶级也开始了解基督教。这就是君士坦丁时期到来之前基督教的状态。
君士坦丁从什么时候开始信仰基督教还是个谜,但可以肯定的是,他早年其实不信基督。或许是他终年征战所见的血流4野的疆场,逐步使他产生了罪愆观念,并从精神上投向当时看来充满仁爱思想的基督教会的怀抱,或许是他母亲和妻子对他产生的潜移默化,由于她们都是虔诚的教徒。而流行最广的说法,则是本文开头出现的奇特情形,君士坦丁在10字架的启示下嬴得了米尔维亚桥战役的成功,并从此眅依了基督教。
313年,君士坦丁和东部皇帝李锡尼联合颁布了《米兰敕令》,给予基督教以合法地位,并归还了之前所没收的基督教堂和财产。这是基督教发展历程中的重大转折。君士坦丁从未将基督教定为国教,但他的政策明显是鼓励该教的发展。他颁布法令赐予基督教以诸多特权,如教会有权接受遗产和捐赠,教会神职人员豁免赋税和徭役等,在他统治时期,信奉基督教成了提升国家高级职位的1个捷径。他本人还建造了多座知名教堂,如耶路撒冷圣墓教堂等。经君士坦丁时期以后,基督教的地位已不可动摇,终究在392年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开始了在西方文化史上唯我独尊的时期。
君士坦丁对基督教的贡献还不只与此。当时基督教已分裂成几大派系,其中正统教会主张圣父、圣子、圣灵3位1体说,而以亚历山东大学里亚主教阿里乌斯为代表的1派则否认3位1体,认为只有圣父才是永久的,这1派同时还主张教徒安于清贫。为帮助教会统1教义和组织,君士坦丁于323年在尼西亚召集了主教大会,这是基督教历史上第1次宗教大集结。大会通过了《尼西亚信条》,坚持了正统教会的3位1体说为正统,斥责阿里乌斯派为异端,将阿里乌斯革除出教会。
337年,君士坦丁临终前接受了洗礼,以1个基督徒的真面目升向他梦想中的天国。
很多人提出过,即便没有君士坦丁,基督教也能够发展为世界性宗教,理由是在君士坦丁之前的许多罗马皇帝都对基督教徒进行了残暴压迫,但并没有能禁止基督教发展壮大的趋势。这明显是值得怀疑的。联想到摩尼教,也曾传播到世界各地,具有无数虔诚的信徒,也曾屡受压迫而不改其发展壮大的趋势,在罗马帝国时期曾成为基督教的重要对手。但摩尼教始终未能在重要国家获得国教的地位,相反屡次遭到残暴迫害,在千余年的飘荡以后,终究消失在人类文明的历史舞台上。联想到尼西亚大会的作用,可以预感,假设没有君士坦丁,基督教也可能在某个时期,被某个帝王扶植起来,但此时的基督教也必定带有这个时期留下的烙印,而与今天看到的基督教大为不同。
人类历史上曾出现过无数杰出的帝王,如亚历山东大学大帝,查理曼,拿破仑,成吉思汗,秦始皇等等,但他们也许破坏有余,建设不足,也许建立的帝国延续时间太短,也许他们功业的影响只局限于少数国家地区,而不能像君士坦丁这样有着久长而遍及世界的影响。欧麦尔1世和阿育王对伊斯兰教和佛教有着与君士坦丁对基督教相类似的影响,但伊斯兰教和佛教对人类历史进程的影响毕竟不能与基督教相比。实际上,即便在甚少基督徒的中国,也不知不觉地接受了许多基督教的赠予,如公元纪年(实际上是耶稣基督纪年)、星期日、1夫1妻制、圣诞节、普世精神、忏悔和感恩精神等等。综上所述,君士坦丁大帝应居于这个帝王排行榜之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