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逝世
在927年前的今天,1086年5月21日 (农历4月初6),王安石去世。
王安石(1021-⑴086),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西)人。1042年(宋庆历2年)进士。1058年(宋嘉祐3年)上万言书,主张改革政治,强调权时之变,反对沿袭守旧。
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任宰相,依托宋神宗进行变法,积极推行新法。由于守旧派的固执反对,新政的推行迭遭阻碍。
1074年(宋熙宁7年)解雇。1075年复宰相职。1076年再次解雇,居江宁(今江苏南京),封舒国公,后改成荆国公,世称王荆公。
1086年5月21日(宋元祐元年4月初6日)去世。
为唐宋人大家之1。著有《字说》、《钟山目录》、《临川集》、《临川集拾遗》、(3经新义》中的(周官新义》残卷:《老子注》(保存在《道藏》彭把集注中)。
史学界、学术理论界对王安石及其变法时间褒贬不1。梁启超则给予了王安石及其新法以全新的评价:若乃于3代下求完人,唯公庶足以当之矣。他对王安石的道德情操、学术修养和政治抱负给予了全面的高度肯定。
事实上,在梁启超的时期,中国已有1部份先知先觉者已醒来,因而,王安石就被发掘成变法革新者的精神偶像。
那末,王安石变法失败的缘由是甚么?抛开深入的社会制度本源,重要的1条是在履行进程中的扭曲,被异化为官员鱼肉百姓的正当手段,缺少有效的监督保障。比如,实行青苗法,政府规定利率为20%,官员擅自提到30%,结果新法实行以后连年自然灾害,官员逼债,农户纷纭破产,连富户也没法幸免;政府要平抑物价、抑制私商,官员就用更坏的官商朝替私商,市场、货源、价格被政府高度垄断,百姓被剥削更严重。虽然变法增加了财政收入,但以民穷为基础的国富却难以延续,社会怨声载道,民不聊生。
我发现历史上很屡次变法失败的缘由当中,都有1个共同点:它只是少数苏醒的人从上而下却脱离基层老百姓的变革,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戊戌变法莫不如此。改革如果不能普惠民众,得不到人民大众的真心支持和拥戴,所谓的改革成果也只会是1堆泡沫,终究飘散在历史长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