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第一台医用机器人主刀手术台
1997年5月5日 (农历3月廿9),我国第1台医用机器人主刀手术台。
机器人在实行手术
1997年5月8日记者在海军医院神外病房看到,9岁男孩李志鹏语言流利,行走自若,难相信3天前他刚刚被实施脑部肿瘤手术。这就是机器人辅助立体定向手术创造的奇迹。
5月5日下午,由海军总医院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器人研究所共同研制成功的第1台医用机器人,在两名医生和1名计算机专家的共同指令下首次完成立体定向颅咽管瘤内放射医治术,从而掀开我国医用外科机器人前沿课题新的1页。
据了解,立体定向手术是目前流行于发达国家的先进脑部手术方式。进程是在病人头上安装1个立体定向仪框架,在此基础上进行CT妇描,定靶点,穿刺病灶,用药或用物理办法破坏病灶或毁损病灶,不用开颅,不用全麻,没有并发症。适用于脑深部的、体积较小的如颅咽管瘤、生殖细胞瘤。胶质瘤、转移肿瘤等多种肿瘤。这类方法还适用于其它不合适开颅的脑出血、脑异物、脑内病变活检、脑脓肿排空、功能性神外疾病(帕金森氏症等)等病症,1987年海军总医院在国内率先展开此种手术后至今已有1500名病人得到医治,具体操作是1直由医生亲手进行的。
至于此次启用机器人替换医生手工操作的缘由,该医院神外中心医生认为是基于4个斟酌:1是机器人定位更加精确,减少人为误差;2是可以代替医务人员进行有侵害的操作,如注入放射性同位素;3是机器人定位时间短、定位精、创伤小;4是机器人可以预摹拟手术操作、选择最好入路手术方案等。他说,国际上少数发达国家从90年代开始致力于研究医用外科机器人,目前唯一美、日、法等国家利用于临床外科手术。
机器人辅助手术进程情形可谓使人叹为观止。以李志鹏为例,他患颅咽管瘤全麻开颅手术后3年复发,瘤体达3x3x2.5厘米。而此次来京进行手术的步骤是先进行CT扫描定位后,将片子放入扫描仪输入计算机,肯定靶点3维坐标,医生将颅骨钻1个直径2。5毫米骨口,机器人在计算程序控制下,用机械手将穿刺针刺入靶点,瘤液流出,医生用注射器通过穿刺针抽出21毫升瘤液,然后机器人将放射性同位素磷-⑶2(以缓慢杀死瘤壁细胞完全治愈此病)1。2个毫居里注入瘤腔内,而后机器人拔出穿刺针,医生包扎伤口。手术进程仅用45分钟。病人李志鹏走出手术室,头痛、高颅压同时即减缓,视力恢复正常。两个小时后,李志鹏即进食了牛奶,没有任何并发症。
专家预测,医用外科机器人研究和使用不但将在手术部位精肯定位、手术减小损伤等方面带来1系列的技术变革,且将改变常规医疗外科的概念。
据流露,我国目前这第1台医用机器人仍在进1步完善,适当时候将全面推行使用于临床。
术后第3天,李志鹏语言流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