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还清“一战”笔债
2015年3月9日(农历2015年1月19日),英国还清“1战”笔债。
英国政府2015年3月9日宣布:终究还清了第1次世界大战期间欠下的总额高达19亿英镑的债务!100年了!终究还清了!
英国欠了谁的债
昔日的大英帝国盛极1时,如今繁华褪去,光辉不再,曾的日不落帝国欠下了各种陈年旧账,其中最复杂最冤枉的要数1战的债务问题。
经历第1次世界大战,英美两国间的国力地位产生了颠覆性的变化,美国从英国的债务国转变成债权国。1战时,英国的债务累计达12.85亿英镑,主要来自美国,而同时英国借给盟国约14.19亿英镑。但是,俄国***后新上台的苏维埃政府谢绝偿前政府欠下的债务。可是美国却要求英国全额偿还欠债,因而英国成为夹在当中的冤大头,英国政府深感头疼。
为了保持国家运转,时任英国首相劳合乔治于1917年发放大批国债。即使如此,英国政府的债务危机照旧没能得到减缓。去年,英国财政部做出决定,将赎回总额约为19亿英镑的国债,将用时近百年的债务1笔勾销。今年3月9日,英国政府终究还清天价债务,使12万名债权人取得利益。据悉,英国财政部将发行新的、利率较低的债券偿还旧债务。
财政大臣乔治奥斯本表示:这是1个令英国感到自豪的时刻。我们终究可以还清英国在第1次世界大战期间欠下的债。这是本国财政可信度的1个标志,对这1代纳税者有所交代。这也是缅怀过去出色贡献的1个好方式。
其实,这已不是英国第1次偿还战争欠款了。
早在2006年底,英国政府向美国和加拿大分别支付了最后1笔2战欠款,在60年后终究还清了2战后欠下的巨额债务。
2次世界大战期间,作为反法西斯阵营的盟友,阔别欧洲大陆战场的美国、加拿大给予战争重灾区的英国巨额经济支援,帮助英国人民购买石油、食粮、武器及其他军事装备,以抗击轴心国的侵犯,保证了战争的终究成功。
但是,战后美国翻脸了。
1945年夏天,美国突然终止了2战中向盟国贷款的《租借法案》。英国政府当时急需新的巨额贷款,不能不于1945年向美国借贷43亿美元;1946年,又向加拿大借款12亿美元,以求战后重建。因此,在2战后的很长时间里,英国的国债曾居高不下,1950年时竟占GDP的200%。
这两笔债,1次跟苏俄,1次跟美帝,其实英国都有点冤。这么憋屈的旧账,咱要不别还了吧,反正1战2战神马的都是上个世纪的事,许多国家之间的债务都纠缠不清,留下很多疑案至今无人解决。但是,英国选择还清这两笔债,正是反思战争、重视历史的1种态度,值得尊重。
其实,英国在两次战争中都不曾扮演反派角色,在2战中更是为人类的和平事业做出极大贡献和牺牲。连英国尚且如此牢记过往,那些至今仍旧不敢直面历史、乃至捏造历史的国家,情何以堪啊!请自觉蹲墙角给圈哥反思去...
英国人的契约精神
除对战争的反思和对历史的尊重外,完成这次用时百年的还款壮举,还有下面这个因素。
英国人的契约精神!
契约精神起源于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社会的主流精神。它的内在的原则,是寻求自由、同等、取信的精神。
英国人自古就就有重视许诺、珍惜荣誉的传统,许多人为保护自己的信誉不惜以生命为代价。
19世纪,许多移民美国的英国人嗜酒如命,但他们醉酒却从不赖账。他们在酒桌上可以把家产、奴仆乃至庄园契约拿来做赌注,输了的话立即签字画押,许诺立即兑现,产权马上转手。赖账的人会遭到全部社会的唾弃,还可能有生命危险,由于对方可能会立即提起决斗。
说起契约精神和中国的渊源,相信很多国人会羞于开口。由于我们的晚清第1重臣李鸿章曾疏忽英式契约精神,闯下大祸。
1863年12月,英国皇家上尉戈登带领洋枪队配合李鸿章的淮军转战江浙,围歼太平军。苏州城久攻不下,戈登以个人名誉担守旧军将领性命,终究兵不血刃攻下苏州。但是事后,他的上级李鸿章却不顾戈登的许诺,诱杀了献城的8名太平军降将和数千无辜兵士,使得举国哗然。
戈登得知后大怒,李鸿章的背信弃义,使自己担保人的名誉严重受损。他立即提着洋枪登门算账,要找李鸿章1对1决斗。自知理亏的李鸿章被逼得在军营中4处潜藏,不敢出来见他。戈登乃至公然要求李鸿章辞职,以谢背约杀降之罪,否则自己将亲率洋枪队调头进攻淮军。
由于戈登反应剧烈,杀降事件上升到外交冲突,李鸿章只好上书朝廷辩解,还公然声明杀降1事与己无关,才了结此事。而戈登则与李鸿章断交,由于缺少契约精神的李不配做他的朋友,即便他是当时中国最有权势的人。
在许多人眼中,戈登多是个不懂人情圆滑和中国官场文化的毛头老外,而还清100年前的旧债看似也是个吃亏的行动。但正是英国人对契约精神的坚持,才能铸就1个曾盛极1时的大帝国。其政治、经济和文化经久不衰,影响遍及现代世界的各个角落。100年来,英国人都坚持着诚实取信、自由同等的契约精神,即便时期变了,他们严格守时、谨慎有礼的性情却没有变,正是这份坚守,让名流风度、严取信用成了英国人被世界认可的文化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