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首次发表“股评”引发“股票地震”
在24年前的今天,1996年12月16日(农历1996年11月6日),《人民日报》首次发表“股评”引发“股票地震”。
1996年12月16日,《人民日报》发表特约评论员文章《正确认识当前股票市场》。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1次针对股票市场情况所发的准社论,本意是提示股民对我国股票市场目前的状态有1个苏醒的认识,可却引发了1场股票地震,股票市场全线下跌,股民们都懵了。
评论员文章说,当前,炒股已成社会热门话题,各界人士争相入市,证券交易所几个月来新增投资者开户数800多万,总数超过2100万,股民已占城市人口相当大的比例。今年4月以来,股票市场逐渐回升,10月以后出现暴涨。从4月1日到12月9日,上证综合指数涨幅达120%,深证成分指数涨幅达340%。这在国际证券市场上是罕见的。这样的暴涨是不正常的和非理性的。
评论员文章指出,当前股市超凡暴涨的主要缘由:第1、机构大户操纵市场。1些资金大户利用股市飚升和散户跟风,频频坐庄,轮番炒作。这些大户多属国有企业,凭仗其地位、关系,呼风唤雨,攫取暴利。第2、银行背规资金入市。第3、证券机构背规透支。第4、新闻媒介推波助澜。1部份报刊、电台、电视台、声讯台的股评节目和证券咨询机构极少进行风险告诫,而是1味鼓噪,有的乃至传播谎言,误导股民。1些非法出版物信口开合,发布大牛市赚大钱1类绝不负责的言论,以此招徕读者,攫取利益。第5、误导误信股民跟风。实际上股票市场没有永久的多头,总是有涨有落,暴涨必暴落,各国股市无1例外。由于相当多的投资者在股票上升时期新入市,没有摔过跤,缺少风险意识,轻信舆论误导,误认股市必能不跌。还有1个心理因素不可忽视。由于今年抑制通货膨胀成绩显著,银行对新增储蓄取消保值补助,又两次下降存、贷款利率,很多市民认为储蓄存款收益率低了,不如炒股,风险不大,获利更多。这是1种误解。
评论员文章说,考察各国股票市场发展的历史,可以看出,没有只涨不跌的股市,缓涨可能缓跌,暴涨必定狂跌,这是各国股市的1条共同规律。暴涨所以会致使狂跌,是客观经济规律决定的。价格决定于价值,价格严重背离价值的情况只会是暂时的、短时间的和有条件的,而不多是长时间的、永久的和绝对的。但在中国,由于上市公司的数量少,范围小,在国民经济中所占份额不大,股指的暴涨狂跌其实不反应国民经济的整体状态,而主要是反应了市场的投机程度。换句话说,在市场发展早期,股市暴涨狂跌的主要缘由是市场参与者的过度投机。
评论员文章强调,股市出现暴涨狂跌,不管对投资者,还是对社会,后果都是相当严重的。对股市暴涨必定带来狂跌,很多机构和个人投资者都不以为然,他们众口1词,说明年香港要回归,105大要召开,政府1定要把经济弄好,绝对不会让股市掉下来。这是1种对股市的估计是10分胡涂的看法。政府要把经济弄好是真,但绝对不会在股市狂跌时去托市,也托不起市。投资者对此不能抱有任何空想。投资股市,风险自负,赚钱自得,损失自担,这在任何国家都1样。目前的股市已到了很不正常的状态,孕育的市场风险愈来愈大,需要引发投资者足够的重视。
评论员文章针对目前的情况提出做好8项工作:第1,进1步加强监管。第2,继续公然处理背规案件。第3,实行涨跌停板制度和完善市场信息公然制度。第4,建立证券行业禁入制度。第5,加强风险管理。第6,增加供给。第7,做好舆论导向工作。第8,实行集中统1的管理体制。各地方、各部门不能自行其事,干预股市,要与中央保持1致,自觉保护全国集中统1的证券市场管理体制,贯彻履行国家关于证券市场的方针政策,保护好本地的市场秩序和社会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