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赵小兰当上美国部长
2001年1月30日(农历2001年1月7日),华人赵小兰当上美国部长。
赵小兰
2001年1月11日,47岁的美籍华人赵小兰被美国当选总统布什提名出任劳工部长。30日,提名在联邦参议院取得批准,使赵小兰成为美国历届政府中职位最高的华裔。消息传出,旅美华人各界颇感振奋。
祖籍上海嘉定的赵小兰1953年诞生于台湾省台北市,60年代初赴美,现在美国著名思想库传统基金会从事慈善事业研究。11年前,赵小兰曾担负过老布什政府中的交通部副部长。她与美国的1些工会领导层有着密切的联系。赵小兰的丈夫是肯塔基州的共和党参议员米切尔麦康奈尔。麦是共和党内的1员干将,是肯塔基州唯逐一位连续3届当选的共和党参议员,现任共和党参议员委员会主席。在此次大选中,他们夫妻2人为布什筹集款项,立下了汗马功劳。能击败你的惟有你自己。
很多旅美华人至今仍清楚地记得,数年前,美国某电视台约请赵小兰与克林顿总统参加1次电视访谈节目。在节目中,赵小兰讲述了她家初到美国时的故事。那1年,8岁的她和两个mm随妈妈来到纽约,与3年前抵达这里的父亲团圆。当时我们都不会讲1句英语,她说。有1天,我和mm在家中造作业。门铃忽然响了,我们都感到非常惊奇,由于谁也没有请人来。我们打开门1看,是1大群化装成妖魔鬼怪的孩子。他们拎着大布袋,站在门口乱喊乱叫。我们当时给吓坏了,真不知道该做甚么,只好把厨房里所有吃的东西都拿出来送给他们,苹果、柑子、面包整整1周的食品啊!后来我们才知道,那1天是万圣节。你们肯定不会想到,第2年的万圣节,我和我的mm便成为全镇孩子中要得糖果最多的。赵小兰说,她讲述这个故事是想说明,每一个移民都会遇到融入美国社会的困难,而亚裔移民更是备尝艰苦。许多华人抱怨在美国常因肤色而受轻视,赵小兰的回答是:种族轻视固然会有,但重要的是不要让这样的挑战击败你。种族轻视不会将你击败,唯1能击败你的是你自己。
几10年来,赵小兰就是靠着这样1种奋斗精神1步1步闯进了美国政坛。她在1987年被选入美国10名最杰出的女青年,并曾被《华盛顿人杂志》列入美国100位最有影响力的女性。
赵小兰的父亲赵锡成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在50年代是台湾远洋船队中最年轻的船长。1958年,赵锡成赴美求学,毕业后创建了自己的船运公司,全家的生活开始改良。父母对赵小兰和几个孩子要求很严,采取中西合璧式的教育方式,既要求他们刻苦读书,保持优良成绩,又鼓励他们从小锻炼自立的能力。80年代初,赵小兰从哈佛大学商学院财政管理专业毕业,获硕士学位。父亲本来希望她能继承家业,从事海运商务,没想到她在取得去白宫做见习生的机会以后,选择了向政坛迈进的道路。
1983年,赵小兰来到白宫。在那里,她结识了共和党领袖多尔的妻子伊丽莎白多尔。在多尔夫人的引导下,赵小兰认识了许多政界人士。1986年,她放弃了年薪10多万美元的旧金山美国商业银行国际金融副总裁1职,出任交通部航运署副署长,1988年又担负联邦海事委员会主席,稍后便被提升为交通部副部长,其时年仅36岁。
任职期间,赵小兰展现了杰出的领导才能。美国1些媒体在当选总统布什开始组阁时就判断,赵小兰有可能取得交通部长的提名。它们的根据便是,赵小兰在老布什任内担负交通部副部长时,前后处理了泛美航空公司客机被炸案、埃克森石油公司油轮触礁漏油案,并主持了旧金山东大学地震后的公路修复工作,样样都干得非常出色。
1991年海湾战争产生,赵小兰又协助军方,美满完成了大范围运输任务,遭到军方和总统的1致赞美。
1992年大选后,她随老布什退出华府。那时的赵小兰已成为共和党的骨干。在老布什的竞选中,她有机会结识了小布什,从而为重返华府奠定了基础。
成功源于勤奋在提名后的记者接待会上,赵小兰也表示:我会以多年前我父亲来美国时,同时打3份工的拼劲,干好这个工作。熟习赵小兰的人说,她最使人敬佩的品质便是刻苦。多尔夫人称赵小兰是1个杰出的榜样,她的成功源于勤奋工作和勇于献身的精神。布什在提名赵小兰时也对她努力工作的精神备加赞美。
赵小兰忘不了童年的移民经历,忘不了父亲的言传身教。1月11日中午12时许,当赵小兰得悉布什将提名政府的劳工部长,她只有两个多小时的准备时间。她1边赶回家中换衣,忙着给丈夫和父亲打电话,1边开始构思着自己的讲稿。人们后来在电视中看到,赵小兰在接受提名时的讲话中再次提到了初到美国的经历。她说,当时他们家里很困难,父亲要打3份工才能保持生活。她刚进学校时1句英语也不懂,只好把老师在黑板上写的逐字抄下,等晚上父亲下班回来再给她翻译讲授。虽然生活艰巨,但我们知道,只要勤奋工作,坚持不懈,有亲朋好友的帮助,我们1定会实现自己的美国梦。
1992年,美国UNITEDWAY基金会因主席阿拉莫尼并吞善款而堕入危机,赵小兰临危受命,挑起了这副担子。她上任后着力推动改革,并带头把年薪降了下来,并要求属下和她1样,出差全坐经济舱,终究使基金会的运转走上正轨,并逐渐挽回了名誉。
那段时间,工作压力很大,赵小兰说,她常常会看看那张1979年与父亲回上海时在故居前拍摄的照片。照片中是1幢破旧的茅屋。她说:父亲能在那样的条件下成功,我还有甚么不能克服的挑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