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是出伏的意思吗,处暑出伏前什么意思?
所谓“出伏”,就是出了伏天的意思,主要是指一年之中最热的三伏天要结束了。三伏天包括头伏、中伏和末伏,头伏和末伏都是10天,而中伏时间不定,10到20天不等。当三伏天全部过完,我们一般就称之为出伏,天气会变得渐渐凉爽。
而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之中的第十四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二个节气,“暑”是炎热的意思,“处暑”也可以理解成“出暑”,说明炎热天气将要离开了,整个炎热的夏天也要结束了,暑天到此为止了。
由于立秋后第一个庚日出现的时间点不一样,作为立秋之后的第二个节气的处暑,一般情况下和出伏都会相差几天的时间,有的年份处暑会出现在出伏之前,而有的年份处暑则是在出伏之后,出伏和处暑是不会固定在哪一天的。
那么,“出伏”和“处暑”,哪个节气先到更好?其实,关于这两个节气的“先来后到”之说,有一句农谚是最好的证明。到底是哪一句农谚呢?现在,咱们再来了解一下。
俗话说“处暑不出伏,必定是荒年”,“处暑不出伏”的意思是说处暑在出伏之前,也就是处暑节气先到,出伏在处暑之后才来。为什么处暑早于出伏,就必定是荒年呢?
因为如果出伏时间在处暑节气之后的话,就代表着炎热的三伏天还没有结束。换言之就是说明炎热的天气再次延长,接下来的“秋老虎”很可能会接着来袭,在暑气未消的情况下就很有可能通过下雨来化解“秋老虎”的威力。
而处暑节气过后,地里的农作物大多数都已进入快速的成熟期,谷类作物逐渐变黄,此时的人们都正在盼望着五谷丰登。如果此时下雨,就不利于农作物成熟,粮食收成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咱农民都是靠天吃饭的,风不调雨不顺的情况下粮食收成不好,就相当于是灾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