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官场上是如何迅速升迁的


和珅在官场上是如何迅速升迁的呢?和珅是怎么讨好乾隆皇帝成为其宠臣的呢?这话还要从和珅参加科举考试失败谈起。

  绕过科举也能成事

  和珅十九岁时,承袭了三等轻车都尉的爵位。同年,他还参加了科举考试。结果和珅名落孙山,没有考中举人,这成为他一生的遗憾毕竟,和珅太有才了,怎么连举人也考不上呢?

  道理很简单,当时的科举考试考什么,无非四书五经。当时的科举考试考的就是南宋大理学家朱熹为其所著的注解,别人的注解都不考。像和珅这么一个博览群书的人,在这种考试制度前也是无从发挥。

  满洲人和珅汉人不一样,他们可有两种当官的渠道:一、科举考试;二、祖上的功绩。就是说,凭借祖上给自己创下来的基业,他们直接就可以当官了。

  和珅当年没考上,随即参加工作了,过了三年,也就是和珅二十二岁的时候,他被授为三等侍卫(也就是皇帝的普通保镖),成为皇家仪仗队的成员。

  做了三等侍卫,和珅终于可以接近皇帝了。

  和珅发迹的四种说法

  一般在皇上身边的侍卫都是安于现状的,他们都知道伴君如伴虎的道理,因此整日小心谨慎,唯恐因一时差错而招来杀身之祸。但和珅并不甘心做这样的角色。

  关于和珅发迹的具体过程,我们现在所能够看得到的正史如《清史稿》里没有任何的记载毕竟,和珅在正史里是个贪官的形象,详尽描述贪官的发迹过程也有损于乾隆皇帝的形象。因此,关于和珅发迹的具体过程只能在野史中去查阅。

  野史中关于和珅发迹的具体过程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

  其一是清人陈康祺在《郎潜记闻》中的记录:有一天,乾隆皇帝正在颐和珅园里面游赏春光。一名侍卫急匆匆地走到乾隆皇帝的御驾之前,奏道:云南急呈奏本,缅甸要犯逃脱。乾隆皇帝迅速接过奏章,细细读后眉头不禁一皱,龙颜大怒,责问:虎兕出于匣,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欤?

  乾隆皇帝的这段话出自《论语季氏将伐颛臾》,兕的意思是雌的犀牛。大意是说,动物园里的动物们跑出来了,珍藏的上好的东西被毁坏了,是谁的责任?

  这时,和珅在人群里朗朗开口道:是典守者不能辞其责耳。

  乾隆皇帝万万没料到居然有人敢应声答话,而且答得很正确,就问和珅 :一个仪卫差役也知道《论语》,你念过书吗?

  和珅恭恭敬敬地回复,说自己曾是咸安宫官学的学生。

  乾隆皇帝一听大喜,眼见和珅不仅长得一表人才,还是官学的学生,有心考他一考,就说:你且说说《季氏将伐颛臾》一章的意思?

  这正是和珅梦寐以求的,他平日的攻读此刻终于派上用场了。于是,他不慌不忙地说道:重教化,修文德以怀人,不起则分崩离析,祸起萧墙,此后圣人之见也。然,世易时移,如今之世,远方多顽固不化之人,仅以教化化之,不示之以威势,则反易生妄心。如此,于国于都,应首重教化,修文德以服人,使远者来之,来者安之,且加之以威力,防微在渐,不然,就真正是虎兕出于匣,龟玉毁于椟中了。几句话,让乾隆皇帝从此留意上了和珅。

  又有一天,乾隆皇帝在圆明园的水榭上读书,和珅随侍在侧。不知不觉中,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因为朱熹的注解是用小字排在《孟子》的原文之下的,乾隆皇帝看不清,就对和珅说:和珅,去拿灯来,这行字朕看不清了。

  和珅躬身问道:不知皇上看的是哪一句?

  乾隆说:人之道也,饮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

  然后和珅就一口气将朱子的注疏背了下来:然后得以教稼穑;衣食足,然后得以施教化

  乾隆等他背完,说:不知尔竟有如此的造诣!

  于是,乾隆背文,和珅背注,君臣二人你一言我一语地背了许久。

  乾隆大喜,和珅这样文武双全的人才在朝中大臣中间,尤其是在满族大臣中间,实在太少见了。

  当时满洲人入关已经一百多年了,实际上,他们已经不再是马背上的民族了,但是,像和珅这样如此精通汉人文化的满洲人绝无仅有。

  而当时的汉人呢,他们在文学修养上似乎略胜满洲人一筹,但在武功征战上还是要差一些。

  在同等条件下,满洲人的清朝皇帝能不重用和珅这样文武双全、工作能力极高、聪明且胆识过人的满洲人吗?

  于是乾隆立即升和珅为御前侍卫(贴身保镖)。

  其二是薛福成在《庸笔记》中的记载,大体与前相仿,情节上稍有出入。

  其三是《归云室见闻杂记》中记载的。

  乾隆四十年(1775年),乾隆皇帝巡幸山东,和珅扈从。乾隆皇帝喜欢乘坐一种骡子驾御的小车,行十里,一更换,其快如飞。有一天,碰巧和珅随从侍卫,于是有了君臣二人的一段对话

  上问:是何出身?

  对曰:文员。

  问:汝下场乎?

  对曰:庚寅曾赴举。

  问:何题?

  对曰:孟公绰一节。

  上曰:能背汝文乎?

  随行随背,矫捷异常。

  上曰:汝文亦可中得也。

  其知遇之恩实由于此。

  这段话的意思很简单。君臣二人谈到科举,乾隆皇帝问和珅能否背诵下来当年他在考试时所写的文章。和珅于是随行随背,矫捷异常。乾隆皇帝就对和珅说,你的文章是可以考中举人的。和珅的机遇实际上由此开始。

  不管以上三种记录哪一种是真实的,它们都反映了一个基本的史实:和珅能够得到乾隆皇帝的宠信既是很偶然的,也是很必然的。

  和珅得宠的诸多原因中,除了才干和珅机缘之外,最具传奇性的是转世说。

  转世说说和珅是雍正爱妃(一说是马佳氏)转世,与乾隆有宿缘。

  话说乾隆快二十岁的那一年,他还是皇子,有一次进宫,经过雍正的一个妃子身边,看见她正在对着镜子梳头,游戏之心顿起,便突然从后面捂住了她的眼睛。妃子不知道身后是乾隆,大惊,顺手拿起梳子向后边打去,正中乾隆的额头。

  第二天,乾隆的母亲,即雍正皇帝的皇后,她看见乾隆额头上有伤痕,逼问出实情,大怒,认为是这个妃子调戏皇子,将她赐死。年轻的乾隆想为这个妃子辩白,但又不敢出面。后来他跑到书房,以小指染上朱色,再返回妃子的住所,见到她已经上吊自尽,但还没有气绝。乾隆便在

  她颈上点了朱色,说:是我害了你!如果魂魄有灵,二十年后再相见吧。

  几十年以后,当和珅一露脸,乾隆皇帝发觉和珅似曾相识。一再思之,才想起来和珅的容貌跟那个死去的妃子相似,于是密召和珅觐见,令其靠近御座,俯视其颈,发现当年的指痕似乎犹在,于是乾隆皇帝便默认和珅是那个屈死的妃子的后身了,对他倍加爱惜。

  这个故事没有什么可信度。相信并且采纳这个观点的一般是有一些猎奇心理的西方人的著作,诸如佩雷菲特所著的《停滞的帝国两个世界的撞击》之类。这个故事所透露出乾隆皇帝与和珅的那种若有若无的同性恋情感,倒似乎不是不可能。

  清代官场多有好男风的陋习,乾隆皇帝未能免俗。乾隆皇帝喜好俊秀之人,可以佐证他爱此雅好的可能性。而和珅正是一个相貌英俊潇洒的美男子。御史钱沣就曾经指责和珅办公地点过于接近乾隆皇帝的住所。

  不管上述说法哪一种是正确的,和珅由此迅速发迹是真的,和珅从此迅速地登上了政治权力的巅峰。

  和珅火箭式升迁历程

  和珅在此后的几年里迅速升迁,官位不断变化。

  乾隆四十年(1775年),和珅二十五岁,十一月,擢御前侍卫,授正蓝旗满洲副都统。御前侍卫相当于皇帝的贴身保镖;正蓝旗满洲副都统即京城卫戎部队副指挥官。这是两个正二品的官职。

  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和珅二十六岁,正月,授户部侍郎。这个户部侍郎,相当于现代的财政部副部长。

  同年三月,在军机大臣上行走。

  同年四月,授总管内务府大臣。这是一个正二品的官职。据有的学者统计,内务府本府及所属各司院处,共有各种机构五十多个,所用人员除匠役军丁、太监不计外,共有职官三千多人。管辖派驻所及包括宫廷、皇家园圃,还有关外盛京、吉林、口外蒙古的山林、土地、牧厂及附属人户。江南、浙江的织造和珅海关监督,有关税口的人役,也归内务府差遣。动员这么多的人力物力供皇帝及其家庭成员的生活需要,主要目的还是为了显示帝王的尊贵地位,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家天下的重要特点。和珅此时的权力之大由此可见一斑。

  同年十一月,任国史馆副总裁。

  同年十二月,总管内务府三旗官兵事务,赐紫禁城骑马。

  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和珅二十七岁,六月,转户部左侍郎,并兼署吏部右侍郎。吏部主管官员的考核和珅选拔。

  同年十一月,兼任步军统领。这个步军统领相当于我们今天所说的陆军司令。

  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和珅二十九岁,八月,御前大臣上学习行走。

  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和珅三十岁,正月,升户部尚书,旋命在议政王大臣上行走。户部尚书相当于现代意义的财政部长,在议政王大臣上行走相当于国务部长。

  同年五月,实授御前大臣,这个御前大臣相当于副总理。

  同年六月,授正白旗领侍卫内大臣。

  同年十月,充四库馆正总裁,兼办理理藩院尚书事。在清代,理藩院具有与六部同等的地位,是一个专管边疆民族事务的机构。它的设置反映出清统治者对边疆民族问题的重视,

  同时也说明我国长期以来逐渐形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清代已最后得到确立。

  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和珅三十一岁,四月,以钦差大臣身份前往甘肃平乱。

  同年十一月,兼署兵部尚书。

  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和珅三十二岁,八月,加太子太保衔。

  同年十月,任经筵讲官。

  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和珅三十三岁,六月,赏戴双眼花翎。

  同年十月,任国史馆正总裁。

  同年十一月,任文渊阁提举阁事。

  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和珅三十四岁,三月,调补正白旗满洲都统。

  同年四月,任清字经馆总裁。

  同年七月,再予轻车都尉世职,旋调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兼管户部。

  同年九月,因平回部叛乱有功,封一等男。

  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和珅三十五岁,闰七月,授文华殿大学士,仍兼管吏部户部事。

  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和珅三十八岁,二月,封三等忠襄伯,并赏用紫。

  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和珅三十九岁,四月,任殿试读卷官;五月,任教习庶吉士。

  和珅得到了乾隆皇帝非一般的宠幸,爬到了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的位置。

  一旦贪婪的欲望终于得以满足,很多人就不再会有所顾忌。和珅也是如此。

  摘自:《纪连海新解乾隆朝三大名臣》

评论问答

三潭印月作为西湖胜景的精华,本地居民固然无人不晓,外来游客亦有《不游三潭,枉到西湖》之说。但,《三潭》之《潭》在哪里?早在南宋末年就不大搞得清楚了。面宋潜说友《咸淳临安志》对三潭的位置只笼统地说《土人相传云在湖中》。明田汝成《西湖游鉴志》也仅有《相传湖中有三潭,深不可测》的记载。..

自王跃文的《国画》问世至今,政界说事的图书不足为奇,各种范畴,各个级别,各有反应,接连不停,群与争锋。此类题材,吸人眼球,惹人心迷,作者和出书社,囊括层出不穷、参差不齐的网站、论坛,都抓住读者好奇、窥秘、探私的心理,挖空心思,不惜本钱,大举推出。曾见某写市长的长篇小说,作者为一名..

乾隆、刘墉、和珅、纪晓岚(纪昀)是这些年来电视荧屏上经常出现的欢喜冤家,或是乾隆、刘墉、和珅一组,或是乾隆、纪晓岚、和珅一组。历史上,他们之间的关系究竟是怎样的?刘墉与乾隆必于刘墉与乾隆的关系,民间有很多传说,比如说刘墉是皇太后的干儿子,那么就是乾隆的干兄弟了。还有和珅使坏,刘墉参..

迸代人是怎样加入高考的呢?江南乡试多在秋天举办,所以又叫秋闱,每闱三场,每场三昼夜。由于中间要两次换场,因此实际是九天七夜。第一场考的是八股文,是从四书五经里边选择材料来出题的。第二场考的则是政界应用文,分上下往来的公函和按照提供案例来撰写司法判文两种。第三场考策问,涉及的是详细..

作者:李志刚自唐开科取士以来,考中进士才有官做,而进士的录用率很低。据统计,中国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共录用10万余名进士,均匀每年录用进士76人。杜佑在《通典选举六》说:开元时每年录用的进士,在一百人上下。据《文献通考》:玄宗时期每年录用的进士均匀不到二十七人。能考中进士的,大抵相当..

我天蝎女和瓶男是从网络认识的,以前特别的不相信“网恋”,但就在我的身上认证的网恋的事实。我和瓶男是在网上认识的半年之后才见的面,当时我正好和他在一个地方工作,所以约好的见面的地方后,我就如约到了我们的约会地点,当我到那里的时候就看见他在那边的等着了,第一次见面我们对彼此都很有好感..

木铎据《左传襄公十四年》师旷引《尚书夏书》称:每岁孟春,遒人以木铎循于路。早在夏、商、周时期,就有这样一种被称为遒人的政府官员,摇动木铎,巡行于各地,既宣达政令,又进行采风。可以讲,是我国新闻事业的最原始形态。布告与露布它是魏晋南北朝时代的主要传播媒体。所谓布告,即布告天下的政府..

翻检我们几千年的历史,贪官很多,清官也不少。但最是妇孺皆知的,似应属于包拯一流人物。不论话本还是小说,包青天都是非常重要的角色。即使在穷乡僻壤之间,也有人晓得包黑炭,能够流利地讲述一两段有关他如何断案的故事。所以如此,诚如《贪官清官传》所云:百姓的认可是历史上鉴别清官的一个重要标..

所谓有志不在年高,无智空活百岁。崇祯,17岁登基,33岁自缢身亡,后世史家评论朱由检的言论中,在民间最有名的,莫过于他是一个并非亡国之君的亡国之君。从此评价中,我们可以看出,朱由检还是有一定治国之才,有一定的智慧的,并不是昏庸无能之辈。只不过朱由检登基时,大明朝已如同一个百病缠身、日..

近日,扬州作家蒋亚林创作的长篇小说《大盐商》出版,该书以清代扬州大盐商江春为原型,描述了盐商这个亦儒亦商的群体。江春是扬州盐商的代表人物,最牛徽商以布衣交天子、一夜造白塔等故事汇集一身,乾隆皇帝为何对江春如此宠幸,记者采访了扬州文史学者丁家桐和《大盐商》作者蒋亚林,解读扬州大盐商..

本内容由姜维发布在野史沉钩频道

本内容发布在历史时间网网,和珅官场上是如何迅速升迁的是一篇由姜维创作的发布的历史文章,最新最全的历史内容数据信息平台,本站支持发布收藏转发分享海报,更多请登录历史时间网网。

作者

    《历史时间网》感恩您转发野史沉钩内容历史,支持姜维的作品,,如需投稿请登录本站,登录后即可投稿分享收藏,并且看作文获取积分兑换礼品。

    登录 投稿说明

    https://www.lishitime.com/news/34550.html

长按下面的图片另存或分享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