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门三进士的杨慎家族在嘉靖朝的没落


七十余生已白头,明明律例许归休。

  归休已作巴陵叟,重到翻为滇海囚。

  迁谪本非明主意,网罗巧中细人谋。

  故园先陇痴儿女,泉下伤心也泪流。

  这首诗名为《六月十四日病中感怀》,是杨慎死前20多天写下的,语极凄伤,可谓字字血泪。诗的背后,隐藏的是杨慎一生的巨大悲剧。

  一门三代进士,还出了一个状元

  杨慎,字用修,别号升庵,出生于四川新都一个官宦世家。祖父杨春,成化十七年进士,官至湖广提学佥事;父亲杨廷和,成化十四年进士。杨慎是杨家入仕的第三代,正德六年24岁时参加会试,殿试第一成为本科状元。一门三代进士,还出了一个状元,这样的家族不仅在新都,就是在全国亦属罕见。

  杨家三代官员中,官做得最大的当数杨廷和。他入仕46年,除嘉靖三年丁父忧回家守制三年外,余下43年全在京城为官。到武宗皇帝驾崩时,杨廷和已是首辅。

  武宗一生亲近过的女人难以计数,却没有生下任何儿女。因此,他这一死,便没有法定的子嗣来承继皇祚。按规定,必须在武宗近支的宗藩中寻找一位皇子来承祧,主持这项工作的便是杨廷和。

  当时有三个人都有条件继承皇位。经过一番考虑,杨廷和选中了朱厚熄。朱厚熄的父亲朱祜杭,是孝宗的弟弟。武宗皇帝是孝宗皇帝的独子,朱祜杭是他的叔叔,朱厚熄是他的堂弟。

  武宗皇帝死时,朱厚熄15岁。在杨廷和主持下,朱厚熄继位。

  杨廷和谙熟朝廷掌故,朱厚熄来京后,他便要这位即将登基的皇帝办一个法律手续,过继给他的伯父孝宗皇帝。这样,朱厚熄将以孝宗的儿子而不是侄子的身份来嗣位。这种做法叫承祧。朱厚熄满口答应,因为他知道,如果不答应,这个皇帝就轮不到他做了。

  但是,当朱厚熄登基成了名副其实的嘉靖皇帝后,立刻就变了卦。他登基后的第六天,就下诏群臣讨论如何尊崇他的亲生父母。当杨廷和以承祧的原则提醒他时,这位15岁的皇帝恼下脸来狡辩说:孝宗本是伯父,如何变成了父亲?兴献王本是朕生父,如何又变成了叔父?这样绕来绕去不妥当。

  从此之后,围绕这个问题,嘉靖皇帝与以杨廷和为首的大臣们进行了不屈不挠无休无止的斗争,一直斗到嘉靖三年正月,嘉靖皇帝如愿以偿,终于将兴献王改成了皇考兴献帝。

  杨廷和眼看局面无法挽回,愤而致仕回到四川新都颐养天年。这件事,是明史嘉靖朝中有名的大礼案。

  然而大礼案并未因杨廷和的去职而停止,反而更加激烈。

  发配充军 永不赦回

  谈到大礼案,不能不说说桂萼与张璁这两个人。桂、张二人都是嘉靖皇帝登基前不久的新科进士。特别是桂萼,考中进士时已年满47岁。若要按明代官员的考成法,他就是勤勤恳恳干到60岁,能当到七品县令就很不错了。大礼争议兴起时,桂、张两人都属于观政。所谓观政,并非实职,只是正式任职前的一种锻炼,若安排在刑部,就叫刑部观政;安排在礼部,就叫礼部观政,以此类推。吏部根据该人在观政期间的能力和表现,再授以实职。

  大礼争议初起,由杨廷和领导的文官集团几乎是一边倒,坚持嘉靖皇帝应该将孝宗认作皇考。初登大位的嘉靖虽心有不甘,但还没有力量战胜内阁。因为,尽管皇帝的权力至高无上,但必须一呼百应方能奏效。让嘉靖皇帝憋气的是,其时一呼百应的是杨廷和而不是他这个一言九鼎的皇帝。

  应该说,杨廷和坚持的是正确的东西。历史中关于承祧的游戏规则,在他看来不可更改。这是文人政治家可爱的一面,亦是可悲的一面。就在大礼争执陷入僵局,皇帝与首辅处于对峙的阶段,有两个人站出来打破了平衡,他们就是桂萼与张璁。

  两人看出嘉靖皇帝的焦躁与不满,立即意识到这是他们出人头地的绝佳机会,于是策划于密室,各自写出反驳杨廷和奏章上呈。大意是凡大孝根心之人,未有不敬重亲生父母者。敬父母就是敬祖宗,敬社稷。皇上为亲生父母正名,是天底下第一等的孝子,是苍生百姓的楷模。

  嘉靖收到这道奏章后,大喜过望。相权对皇权的制约本来就很脆弱,桂、张二人的奏章立刻就打破了平衡的格局,杨廷和等大臣随即陷入被动。

  桂萼、张璁两人迅速升官,先后被调往南京任刑部主事。如果说观政级别相当于科长,这个刑部主事就相当于正厅级干部。

  桂、张到了南京,又迅速纠合在一起,就大礼案继续给皇上写奏章。嘉靖皇帝有了奥援,态度变得非常强硬,导致内阁大臣的总体辞职。

  杨廷和一走,文官中再没有像他这样精明强干坚持原则的强势人物了,相权再也无法制约皇权。杨廷和致仕回家时,嘉靖已经18岁。经过3年的磨炼,他已从乳臭未干的毛孩子变成了猜忌刻毒的政治家,不但懂得报复,也懂得权术。于是变本加厉,决定提拔一批忠实于自己的官员。在他眼里,最应该受到重用的,当然还是桂萼和张璁。但他知道单单提拔桂萼和张璁,会引起朝臣的非议。于是采取迂回措施,决定补充八名翰林院学士,将桂萼与张璁放于其中,打头的,却是杨廷和的儿子杨慎。

  抛开杨廷和的因素不讲,仅就杨慎个人的学识与资历而言,也足以服人。正德六年考中状元后,当上翰林修撰,官阶六品。后因母丧,丁忧三年,于正德十二年回到京城,官复原职。武宗皇帝当年八月出居庸关,以巡边名义到塞外寻欢作乐,杨慎上疏力谏,武宗对他很不高兴。时杨廷和在首辅任上,大约是出于对儿子的保护,当年杨慎以养病为由辞官离京。杨慎第三次进京,是嘉靖继位之后不久,他被安排为经筵讲官,当上了嘉靖皇帝的老师。

  嘉靖皇帝对这位老师没有好感,因为杨慎总是利用讲课的机会,采用古代的事例对他施政的不妥之处进行规讽。但一来碍于杨慎的名气,二来也因为他是杨廷和的儿子,故这次选拔翰林学士,还是把杨慎列为第一人选。

  但杨慎不买这个账。得知任命的消息后,由他领头,翰林院36位同事一起附名,给嘉靖皇帝上了一道奏章,内中有这样一段:

  臣等与萼辈学术不同,议论亦异。臣等所执者,程颐朱熹之说也;萼等所执者,冷亵段犹之余也。今陛下既超擢萼辈,不以臣等言为是。臣等不能与同列,愿赐罢斥。

  嘉靖皇帝收到这封奏章,震怒非常。他下旨切责,并给以杨慎为首的上奏章者罚俸三月的处分。过了一个多月,嘉靖决定改父亲兴献王的封谥本生皇考兴献帝为恭穆皇帝,一时舆论大哗。桂萼上书皇上请求召对大廷,以明国是。嘉靖准奏。在朝廷的争论中,张璁与桂萼以13宗罪指斥反对改谥的廷臣为朋党。大臣何孟春一一驳斥。但这种争论对嘉靖不起任何作用,他依然维持父亲为恭穆皇帝的决定。

  朝缓筢,在何孟春的倡议下,京城各大衙门共有129名官员聚集在左顺门,伏跪请愿。杨慎与何孟春同气相求,对聚合的众官员慷慨陈词:国家养士百五十年,仗节死义,正在今日!话虽不多,但字字金石,掷地有声!这些官员中有内阁大臣、六部尚书,也有给事中、翰林学士,都是朝廷栋梁。他们从早上七点跪到下午一点,不肯散去。嘉靖皇帝派锦衣卫前来Z压,捕捉了领头的8个人。杨慎拍着左顺门大哭,不肯退去的官员也跟着一起哭,声震内廷。到这地步,嘉靖皇帝绝不肯退却,他下令将所有伏跪请愿的官员共134人下锦衣卫大狱。两日后,下旨廷杖杨慎等160余人。10天后,余怒未消的嘉靖下令将杨慎等7人二次廷杖。这次大礼之争,共有18名官员死于酷刑之下,180多人被贬职废黜,8人永远充军,不可赦回,杨慎即其中之一。凡事不怕忘记,就怕惦记

  关于这场大礼之争,当时北京城中传出一首童谣:

  太庙香炉跳,午门石狮叫。

  好群黑头虫,一半变蛤蚧,一半变人龙。

  无疑,桂萼、张璁都是蛤蚧之类;而杨慎则是受人敬重的人龙。但是,蛤蚧之流从此居庙堂之高,而人龙则只能处江湖之远。

  八月份,正当杨慎在缇骑兵的押解下,离京前往谪戍地云南永昌之时,张璁骤升为二品大臣,入阁参赞机务。兹后不过三年,张璁便荣膺首辅之职,桂萼也沐猴而冠当上内阁辅臣。这两人在大礼案中狼狈为奸,兹后却分道扬镳,为争权夺利斗得驴嘶马喘。但有一点两人永远一致,那就是对待大礼案被贬黜的官员,始终采取高压手段,决不给予平反。

  嘉靖三年,杨慎未过中秋,便带着妻小离开京城,踏上了前往云南的谪戍之路。一路跋涉近五个月,于嘉靖四年正月来到永昌。一到军营报到,换上罪卒的衣服后,杨慎立刻感到失去了尊严。孤苦无助中,他写了《军次书感》这首诗:

  凭高一望倍凄然,日暮乌啼生野烟。

  天地侧身孤旅外,江湖短发乱兵前。

  屈平憔悴渔翁问,韩信栖迟漂母怜。

  何事穷愁无伴侣,东风独坐感流年!

  出身官宦世家的杨慎,过惯了锦衣玉食的生活,突然变成囚徒,物质与精神两种优越感顷刻间丧失净尽。但是事情并没有终结,记恨的嘉靖皇帝,在处分了杨慎之后,又于嘉靖七年褫夺了致仕在家的杨廷和所有封赠与爵秩,将其削职为民。第二年,这位有功于社稷的大政治家,便含愤罹疾,死于家中。

  杨慎初谪的那几年,朝中君子几乎损失殆尽。张璁、桂萼之类的小人当政,即便不肯同流合污者,也决不敢抗命为杨慎等谪官说话。到了嘉靖十六年,在大礼案中得到好处的官员,几乎都已致仕。这时候,有些官员便开始委婉地劝说嘉靖皇帝给受贬者一个出路。嘉靖皇帝部分采纳了建议,对大部分受贬官员作了不同程度的改正。但对丰熙、杨慎等领头闹事的8人,则坚持原来的处罚一一在各自的充军地永不赦回。

  明代以孝治天下,孝子在社会上受到普遍尊重。从某种意义上说,嘉靖与杨慎,都是堪称楷模的孝子。嘉靖不惜大兴冤狱,也要为其父兴献王弄一个皇帝称号,杨慎不惜以身殉国,也要坚持父亲杨廷和议定的大礼。世上事怕就怕认真二字,遗憾的是,嘉靖与杨慎都认真过了头。

  时至嘉靖二十七年,因大礼案谪戍的140多人在吏部的一再提请下,赦还归田的有136人。丰熙、杨慎等八人,属于永不赦还之列。嘉靖对杨慎的仇恨太深了,他深居大内,几十年中,总不会忘记杨慎,经常问:杨慎云何?常言道,凡事不怕忘记,就怕惦记。有嘉靖皇帝这么牵肠挂肚,杨慎就不会有出头之日。

  关于戍边充军,按律,凡年满60岁者,可以返回家乡。但杨慎满了60岁后,主动申请却没人敢受理。这样捱到68岁,他才以垂老之年请假返乡,在泸州住了将近三年。但是,由于嘉靖皇帝的又一次询问,流戍地与借居地的官员都十分惊恐。两地派出枪兵,将年近72岁且体弱多病的老人重新押解到永昌。返回戍所后,杨慎悲愤交加,写了《六月十四日病中感怀》这首诗。

  尽管杨慎内心痛恨嘉靖皇帝,但到死也不敢公开指骂,只是说:迁谪本非明主意,而将自己一生的悲剧,归结到网罗巧中细人谋。这细人,就是桂萼、张璁之流。皇帝与状元谁能坚持到最后

  嘉靖与杨慎,一个是皇帝,一个是状元;一个是学生,一个是老师;一个代表政统,一个代表道统。两人都拒绝和解,拒绝屈服,都在与时间拔河,看谁能坚持到最后。不幸的是,杨慎比嘉靖大了17岁,年龄上不占优势。他病死戍所后,嘉靖还当了7年皇帝才离开人世。

  1566年,嘉靖的儿子朱载厘继承皇位,是为隆庆皇帝。他登基当年,便给杨慎平反,追赠光禄寺少卿。平反书中载明是奉遗诏。意思是说给杨慎平反是嘉靖的遗旨。这种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政治策略,明眼人一看便知。

  杨慎在晚年写过一首诗《毕节见滇老妓》: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白首话青春。

  不须更奏琵琶曲,司马青衫泪满巾。

  看到这首诗心情创痛。一个文章盖世的状元,却只能在穷乡僻壤与一个花容不再的老妓女一起叹息命运的无常。这说明了什么呢?感慨唏嘘,感慨唏嘘!

评论问答

在华夏文化熏陶下,即使是最是无情帝王家,同样会谨守着虎毒不食子的古训,千百年来莫不如此。但历史上有一个家族却是例外,其家族成员不仅个个嗜杀,更是疯狂到了家人互相..

自春秋之后,中国没有那个朝代能逾三百年而不到的,那帝王宝座也被不同家族的屁股坐了个遍,当然每次换屁股都不是请客吃饭,而是你死我活的革命。许多家族在革命中湮灭或式微。但有个家族却在这腥风血雨中牢牢地坐在皇座之旁,不论谁来做皇帝,都少不了这个家族的好处,而这个家族的中心就在山东曲阜。..

相传在远古时代,天女佛库伦在长白山附近的湖里洗澡,神鸦衔来一枚红色果子,佛库伦食后身体沉重,不能升天,不久产下男婴,体貌奇伟,落地能言。佛库伦对他说:汝以爱新觉罗为姓,名库布里雍舜。这个男孩成为爱新觉罗家族的祖先。这一姓氏的含义是金子般高贵神圣的觉罗族。爱新觉罗?感觉我和这个姓氏..

四大家族,或蒋宋孔陈四大家族,即蒋中正家族、宋嘉澍家族、孔祥熙家族和陈其美家族,其成员有许多担任中华民国政府或中国国民党的高层人物。曾有蒋家天下陈家党,宋家姐妹..

爱新觉罗,拉丁文转写为AisinGioro,是清朝皇室姓氏。爱新是满语族名、金的意思。觉罗是姓氏,是以努尔哈赤祖先最初居住的地方觉罗(今黑龙江省依兰一带)作为姓氏,发源地在宁古塔旧城东门外三里。爱新觉罗这一姓氏的含义是,像金子般高贵神圣的觉罗族。清朝统治者将爱新觉罗氏分为宗室和觉罗,以示血..

在两汉时期,班氏家族非常驰名。汉成帝班婕妤是汉赋大家,有成为皇后的可能,由於汉成帝有眼无珠才埋没了班婕妤。班婕妤的兄弟班伯、班游、班稚都是饱学之士,但也都没有出人头地。班稚的儿子班彪是司马迁之后的杰出历史学家,曾经毛遂自荐当太子太傅,结果只当了徐县县令。班彪的儿子们都很有出息,长..

相传在远古时代,天女佛库伦在长白山附近的湖里洗澡,神鸦衔来一枚红色果子,佛库伦食后身体沉重,不能升天,不久产下男婴,体貌奇伟,落地能言。佛库伦对他说:汝以爱新觉罗为姓,名库布里雍舜。这个男孩成为爱新觉罗家族的祖先。这一姓氏的含义是金子般高贵神圣的觉罗族。爱新觉罗?感觉我和这个姓氏..

这是我家族内的故事绝对真实,长话短说进入主题。 故事发生在民国,主人公是我太奶奶,亲身经历的有我姥姥等人绝对真实。 那时候家境比较好算是地主吧,家里有很多地·有长工·短工,一天我太奶奶去地里拔了几颗葱在回来的路上,看到一个黄鼠狼头上顶一个牛粪,嘴里喊“这天好大的雨”。按当地的说法..

夜晚来临,一条狼饿得快不行了,悄悄地潜回铁网附近,想找点东西吃。它看到了铁网上挂着一块肥美的肉。但哪里知道,这块肉刚下肚,它的全身开始不停地抽搐,接着便倒地不起。一切发生得那么突然,它连一声哀鸣也来不及发出..这一切的一切,头狼看在眼里,痛在心里,恨在心里。它迅速地在林中穿梭,极力..

北齐王朝,一个被史学家们认为是由精神病史的家族统治的国家。历史学家把秦朝作为中国统一的开端,把秦、汉、隋、唐、元、明、清、七个王朝称为中国统一的王朝,把“魏晋南..

本内容由杨谅发布在野史沉钩频道

本内容发布在历史时间网网,一门三进士的杨慎家族在嘉靖朝的没落是一篇由杨谅创作的发布的历史文章,最新最全的历史内容数据信息平台,本站支持发布收藏转发分享海报,更多请登录历史时间网网。

作者

    《历史时间网》感恩您转发野史沉钩内容历史,支持杨谅的作品,,如需投稿请登录本站,登录后即可投稿分享收藏,并且看作文获取积分兑换礼品。

    登录 投稿说明

    https://www.lishitime.com/news/30631.html

长按下面的图片另存或分享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