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藏祸心的成语典故


导读:包藏祸心,指心里怀着害人的恶意,形容外表不露声色暗中害人。

  典故出自《左传昭公元年》:小国无罪,恃实其罪;将恃大国之安靖已,而无乃包藏祸心以图之。

  春秋时期,楚国是大国,郑国是小国。郑国国君想把大臣公子段的女儿嫁给楚国的将军公子围,用结亲的方式同楚国建立友好关系,不料,楚国却想利用公子围到郑国迎亲的机会,带兵前往一举吞并郑国。

  到了迎亲那天,公子围驾起战车,率领军队,浩浩荡荡直奔郑国而来。

  然而,楚国的险恶用心被郑国的子产识破了。子产派子羽出城婉言辞谢,说:我们郑国都城很小,你们来迎亲的人太多,实在容纳不下,就在城外举行婚礼吧!

  公子围派太宰伯州犁回应说:婚礼是件大事,怎能在野外举行!你们不让我们进城,岂不是要叫天下人都笑话我们楚国的地位低于你们郑国吗?而且,这还会使我们的公子围犯下欺骗祖先之罪。公子围在离开楚国时,还到祖庙恭敬地祭告祖先呢!如果按你们说的做,他恐怕无法向敝国国君复命了。

  子羽见对方已经把话说到这分上了,只好直言不讳地说:我们的国家小,不算错;但是,如果因为国家小,希望仰赖大国,而自己不加防备,那就是大错了。郑国同你们楚国联姻,是想倚靠你们大国,可是你们却心怀鬼胎暗取我国(包藏祸心以图之),这是我们绝对不能容忍的!

  公子围见阴谋败露,料想郑国定有防备,只得放弃偷袭郑国的打算,但又矢口否认自己有吞食郑国的意图,坚持要进城,但让楚兵垂下箭囊,以作让步。

  子产和子羽见公子围已经承诺不带武器,就同意了公子围进城迎亲的要求。

  公子围在城中举行婚礼后,不久便带着新娘子回到了楚国。

评论问答

【注音】jiǎo t sān kū【成语故事典故】成语,语出《战国策》的名篇《冯谖客孟尝君》。冯谖说:狡兔三窟,仅得免其死耳。今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意思是狡兔三窟才免去死亡危险,你只有一处安身之所,不能高枕无忧啊!此即成语狡兔三窟和高枕无忧的来历。战国时,齐国宰相孟尝君家中养了三千门客..

【注音】guā tin lǐ xi【成语故事典故】典故一唐朝唐文宗时,大书法家柳公权忠良耿直,能言善谏,官职担任工部侍郎。当时有个叫郭宁的官员把两个女儿送进宫中,于是皇帝就派郭宁到邮宁(现陕西邮县)做官,人们对这件事议论纷纷。皇帝就以这件事来问柳公权:郭宁是太皇太后的继父,官封大将军,当官以..

【注音】xiāng r yǐ m【成语故事典故】战国时期,庄子家贫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妻子叫他外出借粮食,他去找监河侯借粮。监河侯许诺秋后再借,庄子说这是远水不解近渴就回家。妻子让他再去别的地方借,他说要像车辙里的鲫鱼一样相濡以沫过日子,妻子只好偷偷地流泪。语出自《庄子.大宗师》,原文泉涸..

释义:比喻不留退路,非打胜仗不可,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成语故事典故】项羽破釜沉舟的故事发生在战役巨鹿之战中,其中除了中心人物项羽以外,还有由于迟迟不出兵结果被项羽杀死的楚军上将宋义以及围困赵军于巨鹿的秦国大将章邯,都是该典故中十分重要的人物。楚怀王在接到赵王的求助后派兵援助..

【注音】qn jn zhī hǎo【成语故事典故】故事一:秦穆公为求将来与中原友好,与当时力量强大的晋国联姻,向晋献公求婚,晋献公就把大女儿嫁给了他。后来,晋献公年迈昏庸,要立小儿子为国君继承人,从而杀死了当时的太子申生。于是,另外的两个儿子夷吾和重耳,分别逃往梁国和翟国避难。再后来,夷吾..

【注音】chng mn l xuě【成语故事典故】杨时从小就聪明伶俐,四岁入村学习,七岁就能写诗,八岁就能作赋,人称神童。他十五岁时攻读经史,熙宁九年登进士榜。他一生立志着书立说,曾在许多地方讲学,备受欢迎。居家时,长期在含云寺和龟山书院,潜心攻读,写作教学。程门立雪有一年,杨时赴浏阳县令途..

【注音】ji z r y【成语故事典故】春秋时期,晋文公率军在城濮与楚国对峙,他问狐偃如何胜强大的楚军。狐偃献计用欺骗的办法。他又问雍季如何处理,雍季说用欺骗的办法只能是把池水弄干捉鱼,到第二年就没鱼捉了,打仗还是要靠实力。晋文公用狐偃的计策打败了楚军,但在论功行赏时雍季却在狐偃之上。他..

【拼音】xio lǐ cng dāo【成语故事典故】故事出自于唐朝,成语的代表人物是李义府,他曾是唐朝的宰相。李义府从小聪明伶俐,也写的一手好文章,二十几岁的时候得到别人的推荐,于是唐太宗让他觐见,唐太宗让他以园林里的鸟为题让他吟诗。唐太宗听了他的诗句非常满意,便给他了一个典仪的官职,并在晋..

【注音】jīng wi tin hǎi【成语故事典故】夏朝以前,国家还没有形成,那时候的帝王,远不如后来帝王那么阔气,享有许多特权;而是纯粹的人民公仆,只有尽义务的份儿。帝王的子女也没有什么太子,公主之类的特殊称呼,身份也尊贵不起来,和老百姓的子女一样。炎帝有个女儿,名叫精卫,性格开朗活泼,..

舌战群儒指同很多人辩论,并驳倒对方故事源自三国的诸葛亮与东吴群臣。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3回:诸葛亮舌战群儒。东汉末年,刘表去世,刘琮投降曹操,形势对刘备与孙权极为不利。刘备派诸葛亮随鲁肃一起前往东吴去说服孙权联合抗曹。诸葛亮在孙权的殿前先后把张昭,虞翻、步骘、陆绩的投..

本内容由苏角发布在成语故事频道

本内容发布在历史时间网网,包藏祸心的成语典故是一篇由苏角创作的发布的历史文章,最新最全的历史内容数据信息平台,本站支持发布收藏转发分享海报,更多请登录历史时间网网。

作者

    《历史时间网》感恩您转发成语故事内容历史,支持苏角的作品,,如需投稿请登录本站,登录后即可投稿分享收藏,并且看作文获取积分兑换礼品。

    登录 投稿说明

    https://www.lishitime.com/news/25804.html

长按下面的图片另存或分享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