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气很大却不太会打仗的曹魏大将:小说打造的独眼猛将夏侯惇


三国小人物志0064:小说打造的独眼猛将——夏侯惇

本文作者为黄昏深处,主编为萨沙,如果转载请务必注明

【萨沙讲史堂第一千五百四十九期】(历史系列第762讲)

夏侯惇,字元让,是三国时代曹魏阵营的一名武将,也是一个令人如雷贯耳的响当当人物。一说起他的名字,大家脑海里都会立刻浮现出,一位独眼单睛,脸带伤疤,并且威风凛凛的猛将形象。

是的,在《三国演义》小说中,夏侯惇的单挑战绩也颇为出色:几回合干掉董卓麾下大将徐荣;三回合丢翻袁术帐下猛将桥蕤;败高顺,刺曹性,拔失啖睛;在滑州界首,更是与过五关斩六将之后的关羽大战一场,未分胜负……

一般认为,夏侯惇是曹氏亲族(曹家、夏侯家)的武将中,武功最高的一个。在国产著名策略游戏《三国群英传》中,也将夏侯惇的武力设定在96,在曹魏阵营中仅次于许褚(98)、典韦(98)、和庞德(97)三人。

然而,抛开演义小说中的各种夸张描写,真实历史上的夏侯惇,其实和我们印象中的那位刚猛武将形象相差甚远。他确实有着“刚烈威猛”的一面,但是论战绩,却在史书上的记载并不多。至少在曹魏阵营的武将集团里面,远弱于曹洪、徐晃、张郃、张辽、于禁、乐进、夏侯渊这些人,基本排不上什么名号。

相反,夏侯惇最突出的地方,是在后方守卫、州郡统辖、地方治理等方面……

我们还是翻开《三国志》等史料的记载,来好好还原一下夏侯惇,这位独眼将军的真实面目。

《三国志-魏书》中,有夏侯惇的独立传记,记载于第九篇《诸夏侯曹传》中。传记一开头就记录了夏侯惇的家世,是西汉开国功臣——夏侯婴的后人。

(《三国志-魏书-夏侯惇传》记载:夏侯惇字元让,沛国谯人,夏侯婴之后也)

而且,少年时期的夏侯惇,就表现出了“刚烈”的一面。当时他年仅14岁,有人出言不逊侮辱他的老师,他二话不说就提起刀将人砍于马下,从此也威名远扬,老家沛国谯郡的人,都很快传颂起他的名字……

(《三国志-魏书-夏侯惇传》记载:年十四,就师学,人有辱其师者,惇杀之,由是以烈气闻)

不过,关于夏侯惇随曹操起兵的过程,还是和《三国演义》上有所区别的。并非如演义上所说,是在曹操谯郡起兵的时候,他和同宗夏侯渊一起投到曹操麾下。而是在曹操早年入朝为官,并奉命征讨黄巾的时候,他就已经跟在了曹操的身边,担任“裨将”的官职。

(《三国志-魏书-夏侯惇传》记载:太祖初起,惇常为裨将,从征伐)

后来,灵帝病死,少帝即位,以何进为首的外戚集团,为了争夺权力和宦官阉党们明争暗斗,最终两败俱伤,反而让外来的西凉军诸侯董卓,坐收了渔翁之利……作为西园军校尉的曹操,不肯与董卓同流合污,又知道斗不过董卓,于是便抛下军权,连夜潜出了洛阳……

而据史料记载,曹操潜逃的时候,是带着几个亲信一起走的。这其中,应该就有夏侯惇这位铁杆兄弟。他们一路风餐露宿,亡命天涯,还一起经历了屠杀吕伯奢一家的事件……

(《魏书》记载:“太祖以卓终必覆败,遂不就拜,逃归乡里。从数骑过故人成皋吕伯奢;伯奢不在,其子与宾客共劫太祖,取马及物,太祖手刃击杀数人。”)

综上所述,夏侯惇其实才是,最早投效到曹操麾下的武将。比起夏侯渊、曹仁、曹洪这些,在曹操谯郡起兵前后,才投奔过来的亲族子弟们来说,他在曹氏集团的资历其实更老,也更加能得到老板曹操的信任。

只不过,关于夏侯惇的早年战绩,不管是镇压黄巾起义,还是参加讨董战役,史书上都没有过什么明确的记载……这倒是也并不奇怪,因为即便是他的主子曹操,在早年的这段时间里,也没有什么值得提起的战绩可言……

我们知道,黄巾起义是一场农民起义,以底层农民为主的军队,战斗力并不强。以曹操的本事,打他们完全就是虐菜,赢了也是胜之也不武;而在讨伐董卓的战役中,曹操军团虽然率先进军,却完全不敌强大的西凉军,在汴水一战中被打得大败。就连老曹自己,也在这一战中差点丢了性命……

也就是说,演义小说上所描写的,夏侯惇几个回合刺死西凉军大将徐荣,也是完全的虚构剧情(真实的历史上,徐荣其实是死于后来的李傕郭汜之乱)。

之后,曹操在曹洪等人的帮助下重振旗鼓,夏侯惇也被任命为“别部司马”,跟随曹操到扬州募兵。在曹操占据兖州,有了自己的地盘和势力以后,夏侯惇又屯驻白马,很快被提升为“折冲校尉”,并领“东郡太守”。就此也算是在曹氏集团东山再起的路上,出了一份力。

(《三国志-魏书-夏侯惇传》记载:太祖行奋武将军,以惇为司马,别屯白马,迁折冲校尉,领东郡太守)

这时候,史书上也终于记载了,关于夏侯惇的第一次战场记录。我们可以来看看,夏侯惇这次的战绩,究竟如何:

在东汉兴平元年(公元194年),曹操率兵远征徐州,与陶谦和刘备二人打得不可开交。但是夏侯惇并未随军出征,而是奉命镇守兖州的重镇城池濮阳……由此可以看得出,曹操对夏侯惇的信任程度,可以说是将最重要大本营镇守任务,交到了他的手中。

在张邈、陈宫叛变,并迎来吕布军团进入兖州的时候,夏侯惇也算得上是反应迅速,赶紧率领人马赶往鄄城,去接曹操的家眷。然而,形势变化得太过突然,夏侯惇的人马在前往鄄城的路上,和吕布军队不期而遇。双方一阵厮杀以后,虽然将吕布军打退,却又被其趁势夺了濮阳,还丢了所有的辎重物资……

(《三国志-魏书-夏侯惇传》记载:太祖征陶谦,留惇守濮阳。张邈叛迎吕布,太祖家在鄄城,惇轻军往赴,适与布会,交战。布退还,遂入濮阳,袭得惇军辎重)

按理说来,胜败也乃兵家之常事,夏侯惇这一战虽然丢了城池和辎重,但好歹也保住了曹操的家眷。下一步,他只需要在护好主公家人的同时,率军抵住吕布,并等待曹操军团主力的回援就行……

然而这时候,令人大跌眼镜的事情来了。作为军中主将的夏侯惇,居然差点成为了敌人的人质和俘虏,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据史料记载,在濮阳失陷以后,吕布军中有部分人马,向夏侯惇表示了投降之意。他们和濮阳城中的曹军士兵一起逃了出来,跑到了夏侯惇的营中。夏侯惇见己方士卒前来,自然是照单全收,至于一起前来的吕布军降将,他也毫不怀疑……

结果没想到的是,吕布的将领其实是诈降,一起前来的濮阳城曹军士兵,也已经被其收买后倒戈。他们在夏侯惇营中瞅准了机会突然发难,直接劫持了夏侯惇的主帅营帐,并将夏侯惇扣作人质……这时候,虽然营中士兵们已经察觉,而且围住了主营帐,但是却投鼠忌器,不敢轻易动手,甚至有了惶恐内乱的兆头。

幸亏,有部将韩浩及时赶来,先是想办法安顿好了全营士兵的军心,然后亲自前往主营帐,以双管齐下的方针,来和敌人进行交涉:他先是命令亲卫军排好阵列,作出要强攻帅营的架势,接着又向主营帐内喊话,告诉他们按照国法,是不用考虑人质安危的……终于,敌人放弃了劫持人质的计划,夏侯惇也由此而转危为安……

看得出,夏侯惇在此次事件中的表现,实在是不怎么样。尽管张邈、陈宫二人,此次谋反突然,令人措手不及且防不胜防。但是在原本就焦灼的战场态势下,夏侯惇却依然表现出了准备欠佳、手忙脚乱、顾此失彼等弱点。尤其是,他在丢掉濮阳城池以后,对于敌人的诡计防范不足,差点让对手来个斩首行动,被“擒贼擒王”……

试想,要是没有部将韩浩的及时挺身而出,以高超的谈判技巧劝退敌人,并让他化险为夷。说不定敌人计谋得逞,以他的性命为要挟,很快就会将他的军队瓦解。到时候不仅夏侯惇自己性命难保,还会大大影响战场上的态势,使得曹操集团在和吕布陈宫等人的战斗中更处下风,形势变得更加被动。

(《三国志-魏书-夏侯惇传》记载:遣将伪降,共执持惇,责以宝货,惇军中震恐。惇将韩浩乃勒兵屯惇营门,召军吏诸将,皆案甲当部不得动,诸营乃定。遂诣惇所,叱持质者曰:汝等凶逆,乃敢执劫大将军,复欲望生邪!且吾受命讨贼,宁能以一将军之故,而纵汝乎?因涕泣谓惇曰:当奈国法何!促召兵击持质者。持质者惶遽叩头,言我但欲乞资用去耳!浩数责,皆斩之)

据史料记载,曹操在这件事情以后,特定修改法令,令全营官兵从此在任何时候,任何境况下,都无须顾及人质的生命安全。对于敢劫持人质的敌人,只需要全力拼杀并屠尽即可……从此以后,再没有人敢在曹操的军队面前,玩“劫持人质、投鼠忌器”这套把戏……

(《三国志-魏书-夏侯惇传》记载:惇既免,太祖闻之,谓浩曰:卿此可为万世法。乃著令,自今已后有持质者,皆当并击,勿顾质。由是劫质者遂绝。)

之后,夏侯惇在战场上的表现倒也还行。虽说是丢了濮阳,但他与荀彧、程昱、曹仁等人通力合作,力保范县、东阿、鄄城等地盘不失,终于算是为曹操保住了最后的家底,并成为之后曹操回军驻扎,反攻兖州的根基……

然而,在后来的反击战中,夏侯惇又一次败在了吕布军的手下。损失士卒辎重不说,就连他自己,也在战场上被流矢所射中左眼。虽然并未危及生命,但也从此瞎了一目,并被世人戏称为“盲夏侯”……

(《三国志-魏书-夏侯惇传》记载:太祖自徐州还,惇从征吕布,为流矢所中,伤左目)

是的,和《三国演义》上的描述完全不一样。夏侯惇变成独眼龙的事迹,虽然始作俑者确实是吕布军。但事实上并非是发生在后来救援刘备,征讨徐州之时;而是在兖州内乱,曹吕两军作战的过程中。所谓“拔矢啖睛”,而且在中箭之后还勇斩曹性于马下的英雄事迹,也完全是罗贯中所虚构出来的剧情……

还好,虽然在战场上表现不佳,但夏侯惇也并未因此而被曹操,所过多责罚。反而是在之后又得到了曹操的提拔,被任命为济阴太守、任建武将军、封高安乡侯……终于在这个位置上,夏侯惇有了上佳的发挥,并做出了不小的政绩,并对曹操集团之后的局势和发展,有着相当深远的影响。

据史料记载,曹操和吕布在兖州的鏖战,不仅十分激烈而且旷日持久。原本富庶且殷实的州地界,在两军的战火影响下民不聊生,流离失所……很快,曹吕双方都遇上了粮草匮乏的问题,尤其是在当年大旱之季,蝗灾泛滥,导致后勤问题愈发严重……

曹操驱使军士屯田,想以此解决军粮的问题。作为铁杆部下的夏侯惇,当然也不甘人后,他令人截断了寿水河,形成了一个大湖,来获取灌溉之水。与此同时,他还身先士卒,和士兵们同甘共苦,一同种稻耕田,可谓是将曹操的“军屯”政策执行到了极致。

最终,夏侯惇的屯田成绩可谓非常瞩目,不但使得军队度过了缺粮危机,连当地的百姓们,也因此而受益,于是纷纷传颂起夏侯惇的英名……

(《三国志-魏书-夏侯惇传》记载:时大旱,蝗虫起,惇乃断太寿水作陂,身自负土,率将士劝种稻,民赖其利)

在军心稳定、民心归附的双重保险下,解决了粮草问题的曹操大军,终于在这场持久战中打垮了吕布,并将其赶出兖州,重收失地。而在这场看不见硝烟的“粮食战争”中,居功至伟的夏侯惇自然是受到了极大的褒奖。在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汉献帝被迎来许都之后,夏侯惇也论功行赏,官职被提升为“河南尹”……

再往后,夏侯惇又参与了曹操集团的几次军事行动。如征讨徐州救小沛,博望坡拒刘备等等,不过到头来,都基本上是以失败告终。尤其是在叶县与刘备的“博望坡之战”中,夏侯惇孤军深入追击,结果中了伏兵之计,差点逃不出。幸亏统领后军的李典及时赶到,才使得刘备撤围而走,救了夏侯惇一命……

(《资治通鉴》记载:吕布复与袁术通,遣其中郎将高顺及北地太守雁门张辽攻刘备。曹操遣将军夏侯惇救之,为顺等所败。秋,九月,顺等破沛城,虏备妻子,备单身走)

(《三国志-魏书-李典传》记载:刘表使刘备北侵,至叶,太祖遣典从夏侯惇拒之。备一旦烧屯去,惇率诸军追击之,典曰:“贼无故退,疑必有伏。南道狭窄,草木深,不可追也。”惇不听,与于禁追之,典留守。惇等果入贼伏里,战不利,典往救,备望见救至,乃散退)

综上所述,我们大致能对夏侯惇这个人的军事能力,作出一个简单的评判。他确实有刚猛和忠勇的一方面,但是却并不擅长战场谋略。相反,他还极容易踩进对手所设下的圈套,被人家的各种计略耍得团团转(濮阳被劫、博望被围)。幸亏每一次,他身边都是有韩浩、李典这种智将在,才能及时识破敌人的阴谋,并反应及时救他于危难之间……

知人善任的曹操,也很快意识到了这一点。他知道夏侯惇空有勇武,乏于智谋,确实很难独当一面,成为一方大将。于是在之后的日子里,都尽量不让夏侯惇作为主将独自带兵打仗。而是让他跟在自己身边,由自己充当他的大脑,尽量减少他在战场上犯错的可能性。

建安八年(公元203年),曹操亲率大军平定河北,就让夏侯惇担任后卫部队首领,以阻挡后面的追敌;

建安十一年(公元206年),卫固在河东反叛,曹操虽派出夏侯惇前去征剿,但另一方面又从关中征调来马腾等人,让钟繇节制,出兵进攻卫固等人。最终大获全胜,斩杀卫固、张琰等人;

建安二十一年(公元216年),曹操率军征讨孙权,也让夏侯惇跟在身边。仗打完以后,让他都督二十六路人马,并驻扎在居巢;

(《三国志-魏书-夏侯惇传》记载:太祖平河北,为大将军后拒……建安十二年,录惇前后功,增封邑千八百户,并前二千五百户。二十一年,从征孙权还,使惇都督二十六军,留居巢)

(《三国志-魏书-任苏杜郑仓传》记载:太祖遣夏侯惇讨之,未至……会大兵至,干、晟败,固等伏诛,其馀党与皆赦之)

在这一系列的征战过程中,夏侯惇也是在军功的逐渐积累下,得到了逐年的提升,最终官至伏波将军,封赏达到了二千五百户之高。并被受以军权,能根据事宜简单从事,先斩后奏,不用拘泥于制度……这样的权力、地位、还有封地,真正已经可以算的上是显赫之极了……

就此,我们也不免会产生一个疑问,那就是夏侯惇此人,其实军事能力并不出色。为何他的老板曹操还是会如此器重他,并给予他如此高的权力和地位呢?

除了我们之前所说过的,夏侯惇资历很深,是曹操的亲戚+铁杆兄弟;以及他勤于政事,长于屯田,且忠心耿耿之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他的人品非常好,凡事秉公办理,又非常低调谦虚。所以在曹操集团的军坛政坛,都有着相当的威信和名气,可谓是古代为官为臣者的典范。

据史料记载,夏侯惇虽然人在军旅,戎马倥偬,随时都在南征北战,为国效力。但是,他却从不会以“军务繁忙”为由,而放弃自己在文化礼仪方面的学习。相反,只要一旦有空闲时间,他就会亲自上门,去请老师过来授课。自己文化修养的同时,也表现出自己对读书人的尊重和赏识……

不仅如此,夏侯惇平日里生活非常简朴,虽身居高位且深得主公信任,却非常节俭和清廉,绝不以权谋私也从不贪污受贿。甚至,他家中连产业都从不置办。有多余的财产也不独享,反而是乐于分给身边其他那些,相对贫穷的人……试问,一个如此谦恭儒雅,又品行清俭的人,又怎么可能不会得到旁人的支持,和君主的赏识呢?

(《三国志-魏书-夏侯惇传》记载:惇虽在军旅,亲迎师受业。性清俭,有馀财辄以分施,不足资之於官,不治产业)

最终,夏侯惇不仅在曹魏建国以后,被拜为“大将军”,还在死后谥号“忠候”,得以从祀于曹操庙庭,享受同等待遇的香火。他的家人和后人,也得到了十分优厚的待遇,不单是儿孙们都得以封侯的爵号,就连他弟弟夏侯廉也封了列侯,并娶了曹操的女儿为儿媳(嫁给夏侯廉的儿子夏侯睵),史称清河公主。

不仅如此,夏侯惇在历史上也留下了很高的评价:

魏文帝曹丕:昔先王之礼,于功臣存则显其爵禄,没则祭于大蒸,故汉氏功臣,祀于庙庭。大魏元功之臣功勋优著,终始休明者,其皆依礼祀之。

长水校尉段默:伏波与先帝有定天下之功。

晋武帝司马炎:惇,魏之元功,勋书竹帛。昔庭坚不祀,犹或悼之,况朕受禅于魏,而可以忘其功臣哉!

三国志作者陈寿:夏侯、曹氏,世为婚姻,故惇、渊、仁、洪、休、尚、真等并以亲旧肺腑,贵重于时,左右勋业,咸有效劳。

南朝尚书檀珪:夏侯惇魏氏勋佐,金德初融,亦始就甄显,方赏其孙,封树近族。

清代举人袁守定:凡有急事用民力,以身先之,亦鼓舞民气之一道,夏侯惇为陈留太守,大旱蝗起,惇乃断太寿水作陂,身自负土,率将士劝种稻。民赖其利……

最后,我们再来分析一下,在《三国演义》小说中,罗贯中笔下的那个夏侯惇,为什么会和史实相差如此之大?老罗费尽心思编造故事,把夏侯惇打造成这样一位超级猛将,目的又在何处?

其实,这也是《三国演义》整本小说中,构建“战争+谋略”体系故事剧情,塑造“猛将+军师”人物形象体系的需要。

纵观整部小说你会发现,书中所有的人物,都会尽量地突出其身上,比较典型的“某个面”,同时又会尽量去压抑其身上的其它方面,以求达到塑造人物脸谱,并构建和驱动剧情发展的目的。

所以,我们就看到了演义里面那个残暴无德的董卓,却忽视了他身上足智多谋且工于心计的一面(另一面移植到了李儒身上);

同时,我们看演义小说中的刘备,也是仁义到了极致,甚至动不动哭鼻子的一面。到头来很容易就会忽视,他身上勇武矫健,且政治上极其高明的一面;

同样的,演义里面许褚和典韦,给人的印象都是头脑简单且四肢发达,完全成了粗犷且有勇无谋的典型人物。却完全忘记了,他们两人都曾担任过曹操的侍卫长,身上还有着做事严谨,且胆大心细的一面;

更不用说诸葛亮,在演义里面完全就是忠心耿耿,且鞠躬尽瘁的千古典范形象。又有多少人能了解到,他为了独揽蜀汉大权,而打击同僚(主要是益州派的人),且架空皇帝刘禅的一面?

而夏侯惇呢?原本他在史实上的形象,就有刚烈勇武,且头脑简单的一面,而且还几度在战场上踩坑,当然就更不能被罗贯中放过了……再加上,他的外表也很有特点,是三国时代唯一一个有名气记载的独眼龙……

于是,罗贯中就在自己的笔下,大大突出了夏侯惇的简单冲动性格,将他刻画成一位勇猛过人,单眼独睛,脸带伤疤的超级猛将形象。小说中斩徐荣、拔失啖睛、大战关羽等虚构事迹,再加上后世动漫影视游戏的进一步刻画,真正是做到了深入人心……

尤其是在日本卡普空公司,所出品的经典街机游戏《吞食天地之三国志2》中,夏侯惇作为第二关(博望坡2)的BOSS,攻击力威猛且吼声巨大,成为了多少新手玩家第一枚铜币的终结噩梦?

以此也真正成就了,我们心目中所熟知的那位,独眼猛将夏侯惇将军……

PS:关于曹魏阵营中另外一位大名鼎鼎的夏侯将军——夏侯渊,他与夏侯惇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呢?是否如同某些人所认为的,他们是至亲兄弟,或者如曹仁曹洪之间的关系一样,是间隔一房两房的堂兄堂弟关系?

其实,根据史料记载分析,夏侯渊和夏侯惇虽同是,西汉开国功臣夏侯婴的后人,但是却完全属于是两个支脉,血缘关系虽有,但是中间隔了不知道多少房,血亲关系已经很淡。

所以,夏侯惇和夏侯渊二人,只能算是族兄和族弟,代表他们都是籍贯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中,同属于夏侯家族的人。说他们是亲戚,也不是不可以,但顶多也只能算是远亲。

也许,也就类似于刘备自称汉室宗亲,实际上和皇室汉献帝之间,那种远得都不知道在哪里的亲戚关系……

图片来自网络的百度图片,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

评论问答

琼瑶小说里的青葱岁月周日,我坐在沙发上浏览微信,女儿在一旁静静地翻看郭敬明的小说《左手倒影,右手年华》,突然,女儿扭过头来问:“妈妈,你中学时期最喜欢看什么书呢?”我放下手机,目光飘向窗外,任思绪穿越时光,寻找着豆蔻年华中的足迹……那时的我,像女儿这会儿对郭敬明的情感小说情有独钟..

饶雪漫小说经典语录1、有些事,有些人,是不是如果你真的想忘记,就一定会忘记。2、再见,也许永远不见。3、我内心固执地追求,只有我自己看得见,但我希望我没错。4、我常常在思索我们的青春,它真是一个奇形怪状的玩意儿,短短的身子偏偏拖了一个长长的尾巴,像翅膀一样招摇着,久久不肯离去。5、最..

最小说的经典语录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有名的语录吧,语录是指富有哲理与特殊意义的名人之言、网民言论、社会事件所产生的新词条。其实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样的语录才是好的语录,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最小说的经典语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最小说的经典语录1有一瞬,想要伸手..

关于清风楼的来历,在我的家乡——邢台县东部一带有一个神奇的传说。大约在元代,现清风楼的位置是一个大水坑,常年吸天地之灵气,采日月之精华。某一日,蛤蟆开始从池中向外蹦。这蛤蟆与现在的蛤蟆样子不同,背上是红衣,头上长着一对圆耳朵,像县官的纱帽翅。每蹦出一只蛤蟆,顺德府就会出一个做官的..

佛下山游说佛法,在一家店铺里看到一尊释迦牟尼像,青铜所铸,形体逼真、神态安然,佛大悦,若能带回寺里,开启其佛光,永世供奉,真乃一件幸事,可店铺老板要价5000元,分文不能少,加上见佛如此钟爱它,更加咬定原价不放。佛回到寺里对众僧谈起此事,众僧很着急,问佛打算以多少钱买下它。佛说:“50..

钱某因盗窃A厂国外进口设备而入狱10年。出狱后,成日游手好闲。某日,钱某偶过A厂露天仓库瞥了一眼,便呆住了:那庞然大物似的国外进口设备躺在没膝的荒草中,犹如一堆被遗弃的僵尸。钱某双目圆睁,嘴唇哆嗦:我只盗取零部件就坐了10年牢,可那些整个儿丢弃它的人呢……此后,钱某开始频频上访,法院、..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小说结局《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是唐七创作的首部长篇畅销小说,那么,你还记得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小说结局是怎样的吗?下面小编整理了该小说的结局,供大家参考。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小说简介那一世,大荒之中一处荒山,成就她与他的初见。桃花灼灼,枝叶蓁蓁,妖娆伤眼。记忆可以封存,可..

阿颇是爸爸第二个女儿。爸爸疼她。她更爱爸爸。4年前,她生了病。爸爸一直认为:药石可以回天,女儿将安然无恙。但最后的结果,爸仍不愿意相信这是真的。我们毕竟必须面对现实,“油尽灯枯”,女儿果然离开爸爸远行了……24年前,阿颇还跟妈妈“蹲点”在农村。一边上学,一边放牛,拾掇家杂,查蟹漏田..

春花从学校出来,骑在一辆破旧的自行车上,脸上飞起两晕红彩。因为她没有让妈妈失望,她已被一所名牌大学录取。夕阳虽快落山,但是,大地如同蒸笼一般,依然是那么热,那么闷。庄稼地里的黄豆,已被勤劳的农民梳理干净,绿绿的,长得可人。春花路过自家的田地,下了车。用纤细的手儿,抚摸着那豆儿的嫩..

王大爷今年61岁,从单位退休已经一年多,整天在家没个爱好,又嫌老伴唠叨,就托熟人在一个小区里找个看大门的差事。原本以为看大门的工作很简单、很轻松,没想到上班的第三天便碰到一件奇怪事。这天中午,王大爷照例在小区里溜达,观察一些陌生人和陌生的车辆,看看小区里有没有异常的动静。走到2号楼附近的时..

本内容由谢灵运发布在历史人物频道

本内容发布在历史时间网网,名气很大却不太会打仗的曹魏大将:小说打造的独眼猛将夏侯惇是一篇由谢灵运创作的发布的历史文章,最新最全的历史内容数据信息平台,本站支持发布收藏转发分享海报,更多请登录历史时间网网。

作者

    《历史时间网》感恩您转发历史人物内容历史,支持谢灵运的作品,,如需投稿请登录本站,登录后即可投稿分享收藏,并且看作文获取积分兑换礼品。

    登录 投稿说明

    https://www.lishitime.com/news/22755.html

长按下面的图片另存或分享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