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孝孺:书呆子误国的典型案例,没有老师宋濂的一半能力


中国历史很长,也非常重视史学,这是一件好事,但也有个副作用,那就是,但凡是能被史书记录的,都是万里挑一的人物,很多人看了史书之后,感觉这个人很一般,自己也可以,但实际上,这里面还差着十万八千路。

这里面流毒最深的就是,把人中龙凤万中无一的事情,当做是自己也能做成的事,这其中文人心目中,姜太公诸葛亮就是非常典型的错误效应。

姜太公和诸葛亮都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那就是长期没有从政经验,一出山就是指点江山,挥挥手就能改天换地的那种,以至于很多读书人,都自命不凡,以为自己也有这样的能力,只要多读点书,能力自然就有了。

方孝孺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读书好苗子,以至于姚广孝都说他是读书的种子,当年老爹因为空印案被杀,而他则小就有神童的美誉。

而随着年纪的增长,方孝孺的名气也是越来越大,而且还成了宋濂的学生,有了这种复杂的人际关系,方孝孺被人推举,有了两次面圣的机会。

洪武十五年被举荐,朱元璋接见了方孝孺,给予很高的评价,没有用他,洪武二十五年,经别人再去举荐,朱元璋又见了方孝孺,聊过之后觉的这是个人才,但还是没用他。

但是对太子朱标说,这是个人才,你可以一直用他,这话当然也被朱标的儿子朱允炆知道了,不知道朱元璋是不是没有把帝王术好好交给儿子和孙子,只是随便夸一夸这个书生,居然就被孙子深信不疑。

朱元璋为什么不用方孝孺,原因很简单,觉得方孝孺很一般,也许方孝孺读书很厉害,但是做官治国,肯定不行。

方孝孺十岁的时候,大明已经建立,可以说是长在红旗下的一代人,对残酷斗争岁月,完全没有概念,跟他老师宋濂不一样。

宋濂是长期处在残酷的战事和斗争环境中,一生谨慎,知进退,懂官场,更能明白老板的心思,但这些具体的经验方孝孺都没有。

朱元璋真想为儿子储备人才,就应该早早的让方孝孺在官场上历练,但两次亲自面试,都没用方孝孺,这传达的信息已经很明显了,只不过是话说的比较好听而已。

但方方孝孺哪懂这个,他以为自己就是姜太公就是管仲,就是诸葛亮,现在虽然蛰伏,但一旦出山,定能改变乾坤。

一个几乎没有任何做官经验的人,对天下大势的把握,完全是从书上看来的,从别人嘴里听到的,就以为自己有能力指点江山,关键朱允炆还真的就信了。

朱元璋刚一咽气,朱允炆就迫不及待地把方孝孺召到自己身边,任翰林侍讲,第二年又升调他做诗讲学士,国家重大的政事皇帝都要向他询问,完全实现了读书人最高的理想,作为一代帝师,指点这大好的河山。

读史让人明智,这话不假,但也得分什么场合,历史上有很多的经验教训,都可以借鉴,你看别人故事的时候,总觉得别人很傻,但殊不知自己也会成为历史故事的一部分。

方孝孺是好的读书种子,当然知道历史上藩王作乱,给国家造成过多少危害,因此削藩就成了朱允炆团队最重要的任务。

可惜的是,方孝孺没有实际的经验,皇帝又是少不更事,根本真不知道如果让国家正常运转,以为几个文书,几道圣旨,代表着正道的皇权,就能完全压制那些藩王,关键此前所有的历史经验都告诉他,这样做是可行的。

见了圣旨之所以要磕头,是因为背后有大刀长矛做支撑,朱允炆的核心团队,制定了一套完整的削藩计划,不能说他们不用心,也是先易后难,温水煮青蛙,但他们几个都太心急了,面对前所未有的机会,朱允炆跟方孝孺一样,都急于开创属于自己的时代。

儒家做事,从不计较后果,讲的是,只要认准是对的,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虽九死而尤未悔,儒生可以不计较,但建文帝和大明朝,必须要承担决策失败带来的巨大风险。

方孝孺的忠心肯定没问题,要不是他最后被残忍杀害,可能对他的评价会差很多,事实上他就是一个没行政经验的官僚,突然把他放到高位上,最不好很正常,不过位置越高,代价越大。

关于方孝孺,你有什么想说的,欢迎留言交流。

评论问答

暑假即将来临,向来就严厉的老师现在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严厉、越发苛刻了,他目的是要全体同学在考试的那一天好好表现一番。他手中的教鞭和戒尺现在很少闲着,至少对那些年龄较小的同学可以这么说。只有最大的男孩子和18到20岁的年轻姑娘才不挨打。杜宾斯先生的鞭子打起来特别重。别看他头戴..

在外人眼里,他和她真的很穷。都是从农村出来的大学生,各自做着一份早出晚归的工作。结婚的时候双方父母没有帮凑多少,两个人把积蓄加在一起,付了一套一居室的首付,剩下的分20年还清。一个人的工资养房,一个人的工资养家。房子是顶楼,在寸土寸金的城市里,他们没有多余的钱装修,橱柜、鞋柜、梳妆台、衣橱..

原来,不是不能相见,只是他并不想再见我。原来,把偷情幻想成爱情的只是我……我与木白,从相遇到别离,只不过一夜的纠缠,但爱情,却像一场在黑夜怒放的烟花,让人目眩神迷。1三个月前,乌镇细雨迷蒙。我独自撑一把油纸伞,穿过湿淋淋的小巷,想象着自己就是那个丁香一样的姑娘,有着丁香一样的愁怨..

摘自韩寒「一个」App常驻作者咸贵人《一个6:和喜欢的一切在一起》一书中讲述北漂奋斗故事:一个人的北京上地铁前,我往嘴里塞了一颗枣,感觉自己最近有些气血不足,怕缺氧。下地铁时我真的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只是觉得门口挤的人太多了,我一定不能坐过站,不然要迟到了,就拼了命往门口凑。地铁一停,..

在我们身边,有很多身残志坚的励志故事,其中也不乏一代的励志名人故事。比如今天故事亭www.gushiting.com要介绍的这位盲人老师李乾平,1985年出生于重庆一个普通家庭,20多年前,出生不久的李乾平被诊断出患有先天性眼疾,昂贵的治疗费用让原本就贫困的家庭不堪重负,父母曾一度含泪将他遗弃,庆幸被..

迷茫时,何不逼自己一把?作者:蒋波H是我的大学同学,我认识他是在期中的一次课堂展示上。通识课程枯燥无味,很多同学无非是为了获得2个学分,简单地翻阅资料应付考试。H排在靠后的次序展示,但他的出场却让我耳目一新。震惊我的并不是炫酷耀眼的PPT,而是他颇具创造性的观点和旁征博引的论据,可见H..

杨大雄今年三十出头,开了一家油漆经销公司。这天,他在电话簿上看到了一家名叫“佳美”的家具厂的联系电话和地址,当下,他便决定与这家家具厂取得联系,争取把它发展成客户。一连拨了几次电话,都没人接听,杨大雄决定亲自跑一趟。佳美家具厂就在本市,半小时后,杨大雄驾着车赶到了那里。只见厂大门..

这个故事是我姥姥讲给我听的,事情发生在河西区郁江道旁的复兴河,2005年夏天7月的一个晚上,天非常热,几个青年到河里游泳。月光中,他们发现不远处的河中有一长发的女子也在游泳,长长的头发飘在身后的水面上,显的非常优美。一连三个晚上,这几个青年都发现这个姑娘在独自游泳。好奇心的驱动下,他..

明朝着名散文家、学者宋濂自幼好学,不仅学识渊博,而且写得一手好文章,被明太祖朱元璋赞誉为“开国文臣之首”。宋濂很爱读书,遇到不明白的地方总要刨根问底。这次,宋濂为了搞清楚一个问题,冒雪行走数十里,去请教已经不收学生的梦吉老师,但老师并不在家。宋濂并不气馁,而是在几天后再次拜访老师..

宋濂小时侯,喜欢读书,但是家里很穷。也没钱买书,只好向人家借,每次借书,他都讲好期限,按时还书,从不违约,人们都乐意把书借给他。一次,他借到一本书,越读越爱不释手,便决定把它抄下来。可是还书的期限快到了。他只好连夜抄书。时值隆冬腊月,滴水成冰。他母亲说:“孩子,都半夜了,这么寒冷..

本内容由氏叔琮发布在历史人物频道

本内容发布在历史时间网网,方孝孺:书呆子误国的典型案例,没有老师宋濂的一半能力是一篇由氏叔琮创作的发布的历史文章,最新最全的历史内容数据信息平台,本站支持发布收藏转发分享海报,更多请登录历史时间网网。

作者

    《历史时间网》感恩您转发历史人物内容历史,支持氏叔琮的作品,,如需投稿请登录本站,登录后即可投稿分享收藏,并且看作文获取积分兑换礼品。

    登录 投稿说明

    https://www.lishitime.com/news/21548.html

长按下面的图片另存或分享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