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政首次统一全国,为何却被称为暴君?


嬴政首次统一全国,为何却被称为暴君?

偶然在逛一篇帖子的时候,看到这个问题。突然就想写一下。

嬴政首次实现了大一统,车同轨,书同文,为人类社会的文明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然而,为什么人们提起他的时候,还会与暴君联系起来呢?要知道,一个有着大功的人,也可能是有着大过的,只不过我们评价某个历史人物时,会论这个人是功大于过,还是过大于功。但实际上真正客观的评价,应该是要看到这个历史人物所具备的两面性的。

而秦始皇嬴政,就是一个集大功与大过于一身的一位帝王。

秦始皇剧照

秦始皇的功绩,是我们必须要承认的。他首次实现大一统,灭六国,建立中央集权和郡县制,实现车同轨,书同文,统一度量衡,是开天辟地的第一位皇帝,直接带领人类社会前进一大步,对历史发展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然而他的过错——深刻体现他是一名暴君的行为也不在少数。

比如,过度使用民力去修筑长城,以至于孟姜女哭倒长城的故事广为流传;还有大兴土木,修建阿房宫,一首《阿房宫赋》在时间长河中流传千年;以及焚书坑儒,用烧书活埋儒生的方式去控制思想。

还有晚年的时候,秦始皇变得特别相信命数,执着追求长生不老,据说有“始皇帝死而地分”和“今年祖龙死”类似的来自民间的预言,传到秦始皇耳朵里,他就开始变得内心惶恐不安,想方设法地去寻求长生不死之术,想办法为自己延续寿命,害怕这些预言一语成谶。

可有趣的是,这时候,有两个人出现在秦始皇面前,就是卢生和侯生。他们两个人表示,能帮秦始皇找到长生不老药。秦始皇相信了他们,但是他俩带着寻找不老药的巨额资金逃之夭夭,再也找寻不到踪迹。

秦始皇得知真相后,非常生气,一怒之下召集了整个京都的术生,然后把他们活埋了。这件事情之后被文人记载在史册里。

实际上,司马迁的《史记》也有相关记载,坑儒的人数实际上不到一百人,而且大多都是以长生不老为由招摇撞骗的术士。

但是这件事情,就彻彻底底地给秦始皇抹上了黑点,之后就被六国的人们口耳相传,被各朝各代的史官浓墨重彩地记录,大书特书。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秦始皇的“暴君”形象,其实与文化创作的关系也很密切。有一个现象比较明显,就是越和文艺作品关系密切的历史,越容易在口耳相传中被深刻铭记。比如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除了李白的一首首诗,还有白居易的《长恨歌》,简直就像电影一样,给后人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

而秦始皇也是如此。《阿房宫赋》《荆轲刺秦王》《孟姜女哭倒长城》等至今流传甚广的文艺作品,其中都携带着秦始皇的形象,是正义还是黑暗,一目了然。秦始皇在当时的人们眼里,确实并不是个明君形象,所以在民间口碑的流传中,也大概是个暴君。

这些文艺作品,就是跨越时空的活生生的载体,载着星星点点的历史记忆,将秦始皇的“暴君”形象带到我们面前。

此外,秦朝距离现在,早已是几千年的悠悠时光。嬴政在此之前,到底是不是暴君呢?这个其实也离不开汉朝修史,所进行的夸大和抹黑。

在古代封建史上,政权更替,无缝衔接。一个朝代的灭亡,必定伴随着另一个朝代的兴衰。新王朝的统治者为了证明自己才是名正言顺的天子,通常都会做的一件事就是,抹黑前朝。即便是一些比较有良心的统治者,即便不去抹黑,但也大概率不会去说前朝统治者的好话。所以汉朝修秦史的时候,必然也会有一定的抹黑成分。

假设一下,如果秦朝没有那么短命,而是延续下来了很多年很多代,那么秦始皇还会有“暴君”这个帽子吗?或许随着朝代的兴盛和延伸,他就会成为被后代所铭记的开国皇帝,功绩会被大加赞扬。

但历史没有假设,秦朝短命葬送在秦二世的手里,也自然有它必然的原因。

历史向来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至于秦始皇是不是暴君,每个人心中都有那么一杆秤,去衡量他的功绩与过错。

最后,秦始皇是不是这个暴君形象,还与看待的立场有关。例如在我们熟知的《荆轲刺秦王》作品中,荆轲是视死如归被人歌颂的英雄,与之对立的秦王,就成了残暴君主的化身。可实际上,荆轲刺秦王未必就是因为秦王的残暴,因为他们的国家和立场不同,荆轲是燕国太子丹阵营的,秦王则以统一六国为使命,一路征战,实现大一统。如果秦王胜利,那么其他六国就成了任由刀俎的鱼肉,自然要抵死反抗。

因此,这些口耳相传,已经形成刻板印象的“暴君”原因,仔细深究起来,也未必就完全站得住脚。

但如果说他不是一名暴君,又不太中肯。因为他在开创帝制,统一中央集权的过程中,确实也有一些行为,确确实实损害了百姓的权益。

他的功绩,在某种程度上也是过。因为灭六国,无数次的征战,死伤的都是黎民百姓。

正如同那句诗所言:“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作者:我方团队月落星沉

评论问答

1895年,樱花盛开的4月,一艘轮船从天津塘沽港开出,目的地是日本的马关,船上搭乘的是以李鸿章为首席谈判代表的和谈代表团。这时,中日战争已近尾声,大连、旅顺相继陷落,威海卫的北洋水师最后几艘军舰也被迫投降,提督丁汝昌自尽身亡,日本陆军从朝鲜追杀至辽东,战局已经无法支撑,这次赴日与其说..

翻开历史看看,整个的东汉、三国这300多年间的人名,几乎全是一个字,双字名是极少极少的。《后汉书》、《三国志》中的人名,间或有两个字的,但这些人,有的是隐士,如庞德公、邓卢叙;有的是乳名,如刘盆子、郑小同;有的是以字行世,如黄承彦、苟巨伯。知识分子、官员、显要是找不出双字名的。这真..

清乾隆五十八年,那时附属于安徽的盱眙县有个很优秀的小伙子,拳脚很好,智慧勤学又肯用功,报名加入当年的武科乡试。家里人很看好这个武童,以为凭他的实力,通过乡试问题不大。合法全家和亲戚密友满心欢畅地抱着希望的时候,这个孩子却被举报了,盱眙县好多人反对这个孩子加入测验,都闹到县衙去了,..

南京是郑和的第二故乡,在这里,生活着郑和的一支后裔。有人不禁会问:郑和是太监,怎么会有后代呢?据南京的郑和十九代孙郑自强介绍,郑和幼年即被阉入宫,无子,只知他的养子叫郑恩来,两个孙子,一个叫郑万选,另一个叫郑廷选。郑自强告诉记者,他通过报纸和互联网寻找郑和后裔,新年期间在南京和苏..

我和牛男是一个月前通过双方父母介绍认识的,我算是时尚品味,懂事的女生,完全是牛男的菜,他算是阳光型,品位还可以,个不高,第一印象一般。相互看了照片然后网上聊天,两天后约见个面,我也爽快答应了,结果前一天他去外地玩,所以我当天约了我朋友,到之后才给我打电话,所以当天就没能见成面。一..

有的贵妃死后的葬礼比皇后还要风光,而有的皇后死后的葬礼比贵妃还要简单;有的皇后死了多年还让皇帝魂牵梦绕,而有的皇后临死之际却得不到皇帝一丝怜悯。乾隆皇帝的第二任皇后乌喇那拉氏就是这样一个死前遭遇冷落、死后饱受凄凉的女人。堂堂大清国母之所以遭遇如此不幸,仅仅是因为她在陪乾隆南巡途中..

早在奕?回京之前,两宫太后与肃顺等人发生矛盾的信息已经通过各种渠道传到了北京。在奕?的授意下,北京派的重要人物、内阁大学士周祖培首先采取了行动,他是三朝老臣,名望甚高,但和肃顺的矛盾极深。清朝的时候,中央六部设立满汉双尚书制,当时肃顺和周祖培曾在户部分任满汉尚书。周祖培学识渊博,而..

提起年羹尧,人们就会想起血淋淋的血滴子,因为在传说中,年羹尧总是用血滴子残酷地杀死其对头。然而在为雍正除掉许多对头之后,年羹尧也没有得到好下场,最终为雍正所杀,但雍正为什么要杀掉年羹尧呢?人们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年羹尧,字亮工,康熙三十九年(公元1700年)进士。为人聪敏,豁达,娴辞..

就中国历史上的读书人而言,庄子永远是他们精神追求上遥不可及的巅峰。这种巅峰的文化意义,在于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庄子大宗师》)。进入坐忘境界的庄子,是世俗完全摆脱、心灵彻底自由的一个象征。所以,庄子作为图腾,始终为古往今来的读书人所仰慕,所效仿。在他们看来,庄子那..

曹操一生未称帝,死前不久,孙权因为夺荆州、杀关羽,与蜀交恶,不得不向曹操示好。遣使上书,建议他早正大位,曹操说:是儿欲使吾居炉火上耶!这是史书上大书特书,用以说明曹操一生不敢染指皇帝二字的心态。其实,曹操不是不想当皇帝,只是前车之鉴,使他不敢登上这个王位罢了。汉献帝刘协这一生,过..

本内容由淳于髡发布在历史故事频道

本内容发布在历史时间网网,嬴政首次统一全国,为何却被称为暴君?是一篇由淳于髡创作的发布的历史文章,最新最全的历史内容数据信息平台,本站支持发布收藏转发分享海报,更多请登录历史时间网网。

作者

    《历史时间网》感恩您转发历史故事内容历史,支持淳于髡的作品,,如需投稿请登录本站,登录后即可投稿分享收藏,并且看作文获取积分兑换礼品。

    登录 投稿说明

    https://www.lishitime.com/news/18015.html

长按下面的图片另存或分享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