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首例征婚


在40年前的今天,1981年1月8日(农历1980年12月3日),新中国的征婚第1人。

在信息化程度愈来愈高的今天,利用媒介征婚早已不是甚么新鲜事儿。最近几年来,网络婚介占据了婚介市场的大半江山,类似非诚勿扰那样的征婚秀乃至成了最走红的电视节目。而回顾历史,媒体上那些最早征婚广告的出现,无不伴随着社会的巨大变迁和人们思想观念的深入变化。

1.107世纪末英国出现第1则征婚广告

征婚广告,是指征婚者将自己和对所征配偶的信息发布在诸如报刊、电台等公共媒介或公园、市场等公共场所上的广告方式。

征婚自古就有。而把征婚启事登载在杂志、报刊等公共出版物上,要首推17世纪末的英国。

1695年7月,伦敦财经双周刊《家政与经商》杂志上,在阿拉伯种马出售和鞋匠学徒招聘的广告中间,夹着1段4句话的广告:某男,30岁,家产富足,希望寻觅1位家产不低于3000英镑的年轻女士。这则广告标志着世界上第1则报刊征婚广告的诞生。顺便说1句,当时具有3000英镑家产,绝对算是富裕家庭了。

历史上首例征婚启事,结局到底如何已无从考证。但出版商们却嗅出了其中的商机。那是1个商业和广告业蓬勃发展的年代。截至1710年,在英格兰注册的53家报纸中,每家都登了征婚广告。刊登1则广告的费用高达3先令,是1个女仆两个星期的工资。这就意味着大多数刊登广告的人都是中产阶级。

英国社会学家安东尼 吉登斯认为,征婚是近代末期自我商品化以后出现的。第1个征婚广告说白了就是在婚配的题目之下,1个男人就财产和1个女人讨价还价。

征婚广告从诞生之日起,就是对传统思想观念的冲击。而在这个进程中,传统男权社会下的女性要付出更多的代价。1727年,1位名叫海伦莫莉逊的英国妇女,在《曼彻斯特刊》上登了征婚广告,宣称要找1个如意郎君,并提出3个条件:诚实英勇;多才多艺;体贴女性。可是,这位英勇的女性第2天就被警方拘留了,原来那时在报刊公然征婚触犯了英国当时的法律。舆论哗然之下,市长把她送进了疯人院。

1820年左右,英国人忽然间对家庭名誉史无前例地关注起来,这让中产阶级女性有几10年时间都不再刊登征婚广告。同时,男人的需求也产生了改变,随着照相术的发明,征婚启事开始要照片了。

西班牙大流感和第1次世界大战以后,男性的人数急剧减少,到1921年,英国的女性比男性多出170万,传统随即打破:女性发布的广告第1次超过了男性。1915年1份征婚广告上写道:女士,未婚夫身亡,乐于嫁给完全失明或在战争中致残的军官。

20世纪50年代,美国首次把婚恋节目搬上了荧屏,各国的电视人对婚恋节目进行过不同的探索,演绎出不同的节目形态。现在世界各国婚恋节目的形态多达数百种,抢占了征婚广告的风头。

2.章太炎是中国最早的征婚者之1

《大公报》是中国近代报纸中的代表, 中国最早出现的征婚广告就刊载在《大公报》上,以后包括其他媒体都相继有这类广告。

中国媒体上的第1则征婚广告刊登在1902年6月26日的《大公报》上,内容以下:今有南清志士某君,北来游学。此君还没有娶妇,意欲访求天下有志女子,聘定为室。其主义以下:1要天足;2要知晓中西学术门径;3聘娶仪节悉照文明通例,尽除中国旧有之陋俗。如能合以上诸格及自愿出嫁,又有完全自主权者,勿论满汉新旧,贫富贵贱,长幼妍媸,都可。请即邮寄亲笔复函,若在外地能附寄大箸或玉照,更妙。信面写AAA,托天津《大公报》馆或青年会两处代收。

第1则征婚广告登出后就引发两种相反的回应, 1是在当年的7月27日《中外日报》转载了这则广告, 并加了1个标题《世界最文明之求婚广告》, 暗示出对此的同意之意。2是当时中国着名的女权运动领袖林宗素女士见到这则广告后,给《中外日报》写信勐烈抨击此事,站在女性的立场上,重点指出这则广告中只提对女性要求的大男子主义思想。

至于南清志士后来是不是找到了自己的意中人,《大公报》没有再做后续报导,我们已无从得知。

近代民主***家、思想家章太炎也是征婚广告的积极实践者。1902年(清光绪28年),他的原配夫人王氏染病去世,当时他34岁。1903年,章太炎便在北京《顺天时报》上赫然刊登《征婚告白》寻觅续偶。章太炎在《征婚告白》中,明确提出了他续娶的5条标准:女方是鄂籍(湖北)人;大家闺秀,性情开放;要通文墨,精诗赋;双方同等,相互同等;夫死可嫁,亦可离婚。

章太炎的这1壮举,首创了中国近代文人公然征婚的先例,在当时无异于振聋发聩,充分反应出他痛恨封建礼教,提倡女权的战役精神。在晚清的遗老遗少眼中,章太炎的《征婚告白》是越轨行动,从而引发了许多人讥笑。很多名门闺秀都望而生畏没有应征的勇气,以致拖延了10年之久,直到1913年经友人介绍,太炎先生才结识了条件均合《征婚告白》的汤国梨女士,结为美满的伉俪。

3.观念变迁、城市发达、媒体出现为征婚广告提供空间

从刊发第1则征婚广告到1936年,《大公报》共刊有72则这类广告。

近代化的进程中, 城市发达和大众媒体出现,为征婚广告出现提供了条件和可能。正是由于城市生活改变了人际交往狭隘、封闭的圈子, 开放、自由、更加广阔的交往活动也让人们大开眼界。而大众媒体的出现令人们沟通、交换更方便、快捷。据材料显示, 到20世纪初我国已有各类报刊上百种, 这为人们谋求自由话语权和公共舆论空间提供了机会和平台,也为征婚广告的出现提供了物资条件。

4.市场报登新中国首例征婚 被视为中国改革开放意味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第1个在报刊征婚的是4川江津县丁乃钧。在王润泽撰写的《新中国的征婚第1人》1文做了详述。

1981年1月8日,《市场报》上刊登了新中国的第1则征婚启事:求婚人丁乃钧,男,未婚,410岁,身高1米7。曾被错划为右派,已纠正。现在4川江津地区教师进修学院任数学教师,月薪4103元5角。请应求者来函联系和附1张近影。这在今天看似1则很普通的征婚启事,但是在改革开放之初的中国,还真是1桩破天荒的大事。

1979年,刚刚揭掉右派帽子的丁乃钧,被安排到永川的教师进修学院当数学老师。当时他已快40岁了,丁乃钧的最大心愿是找个毕生伴侣,然后1起回江苏老家安家。丁乃钧提笔给《人民日报》的编辑写了封长信,希望能为他登1则征婚广告。第2天1早,丁乃钧投完信件就去上课,但课没上完,丁乃钧就后悔了。下课后,丁乃钧赶到邮局想收回信件,但邮车已开走。

这封信被送到了《人民日报》。当时的编辑赵立回想说,丁乃钧给《人民日报》出了个困难。1949年以来,中国还没有报刊公然刊登征婚启事的先例。况且,丁乃钧刚摘掉右派帽子,政治影响1时难以消除。正好这时候候,社会上曾风传浙江有1位老母亲给***写了封信,说她有1个儿子,年龄很大了,还没有找到对象,要***帮她找个儿媳妇。《人民日报》的编辑们经过讨论,认为丁乃钧的事和这位老母亲的事,绝不是个别现象,应当支持征婚这件新生事物,为百姓做点实事。不过,启事并没有刊发在《人民日报》上,而是登在人民日报社旗下刚创办不久的《市场报》上,而且放在1个不太醒目的位置上。就这样,新中国第1则征婚启事诞生了。

5.民国婚书提倡男女同等

婚书是指男女双方允订婚约的文书,在我国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早在《周礼》中就有关于管理婚姻事务的媒氏负责颁发婚书的记载。当时的婚书是写在竹简上,男女双方各执1半,作为婚姻的凭证和根据。而我们现在看到的最早的婚书档案,则是敦煌文献中的唐朝婚书。

去年笔者出差到上海时,在古玩市场的1个摊位上淘来1张民国3104年的婚书,花钱不多,但其收藏意义可不小。民国时期,由于遭到西方文化影响,再加上戊戌变法和辛亥***的推动,我国部份地区改变了过去的婚俗礼仪,兴起了文明结婚之风。新式婚姻淡化了封建宗教色采,否定了命相、属相相生相克的旧观念,不再使用求婚帖、允婚帖,只要到纸店或书局买1式两份结婚证书,举行1个仪式,再由结婚人、主婚人、介绍人、证婚人在婚书上签章,婚姻关系就正式确立了。

笔者所藏的这张婚书品相尚好,左右两边镶嵌有龙凤图,上方是***的党旗,旗子中间写着婚书2字,可见当时结婚发的证书不叫结婚证书而是婚书,证书下方是意味喜庆的大红花。这份婚书内容竖排,主要触及男女订婚人、主婚人、证婚人和介绍人等,其中主婚人1般就是男女双方父母。民国3104年即1945年,这个时期男女同等思想的提倡已很普及了,难怪这张婚书的内容比较有现代感。

这张婚书上首两行写的就是男女双方的姓名和生辰8字,男方的名字写在首行,字体稍微大些,这依然有些男尊女卑思想的影子。民国之前的婚书大都用描金红纸,全部婚书上完全却没有结婚双方男女的名字,全部是父母说了算。因而可知,旧时期的婚姻封建思想还是很浓重的,完全是由父母包办。民国元年以后,婚书不再用手写,而是用油墨印刷。婚书的质量自然有所不同,种类繁多,有用宣纸的,也有用硬本、绢面的,大富人家还会涂点金粉来增加喜气。但归根结柢,婚书的格式和内容基本没变。

民国年间,办理结婚手续逐渐纳入了地方政府部门管理。采取这类新式官方婚书的1般为金融界、教育界、外贸洋行的职员和有留学经历的新青年,民间1般还是旧式的通婚文书。这类婚书具有几大特点:1是样式更加简单,由过去的长条形手折多页式变成长方形1页奖状式;2是材料更加多样,由过去的红纸发展为绢、绸、绫、缎、布等多种材料通用,纸也由过去普通的红纸变成宣纸、铜版纸、双胶纸等;3是装潢更加精美,由过去简单的红纸黑字变成在婚书上绘制花鸟、山水、孩童等图案,使吉祥祝愿之意更加1目了然。

婚书是婚姻当事人持有并作为证据的最直接、最原始的材料。它的投资风险比较小,真假的鉴别也比较容易,民国元年之前的婚书大都是用手写的,因此哪户人家结婚1般都会请书法技艺比较高超的人来撰写,毕竟结婚是人生头等大事,而这同样成了辨别真伪的根据。

评论问答

自从当红女作家苏芩发微博称,“西单女孩”投身商界,摇身成为身价过亿的女富豪后,最近任月丽火爆异常,微博热搜头条,百度热点头条。春晚成名后,这位草根女孩的歌唱事业一直不温不火,渐渐淡出大众视野,甚至一度有媒体报道“西单女孩重回地下通道卖艺、神情落寞”。其间,她到底经历了什么?为何又..

2006年,乔婉姗即将从哈佛毕业,跟她的很多同学选择留在华尔街不同,她选择到青海开发牦牛产业,这遭到了家中所有人的反对。乔婉姗说“如果我毕业留在华尔街,为有钱人赚更多的钱,有什么意义呢?现在我是去落后的地区帮助人们摆脱贫穷,这才更有意义啊!”最终妈妈说不过她,就在别的同学纷纷奔赴国际大..

这些未解之谜有一些确有其事,有些是人存心杜撰,有些是民间传说未知真假,这里整理出来,奉献给列位历史故事网的读者,请大家产故事看,不要太认真。1824年福建记实活最长命的人陈俊,生于881年死于1324年,享年443岁。详见《活了443岁的菜篮公》。1826年北都城东郊被不明原由的大爆炸夷为平地,死伤..

粤地有个人,素来笃信神仙。他一天到晚朝思暮想的,就是修成正果,成仙升天,简直到了痴迷的地步。可是要想成仙,有什么门道呢?粤人想不出好办法,很是苦恼。他想,成仙的人是少得很,但我这样诚心,老天怎么还不选中我呢?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粤人偶然从一本书中得知,有一种仙草,名叫..

楚国人准备偷袭宋国,进军的线路是打算渡过?河抄近道走,以便趁宋国人在没有防备的情况下一举获胜。楚国经过周密谋划,先派人到?河边测量好水的深浅,并在水浅的地方设置了标记,以便偷袭宋国的大部队能沿着标记顺利渡河。不料,?河水突然大涨,而楚国人并不知道这个情况。部队在经过?河的时候依然..

越国人甲父史和公石师各有所长。甲父史善于计谋,但处事很不果断;公石师处事果断,却缺少心计,常犯疏忽大意的错误。因为这两个人交情很好,所以他们经常取长补短,合谋共事。他们虽然是两个人,但好像有一条心。这两个人无论一起去干什么,总是心想事成。后来,他们在一些小事上发生了冲突,吵完架后..

鲁国的公扈、赵国的齐婴两人生病之后,一道去请神医扁鹊为其诊治。在扁鹊的精心调理之下,他俩的病没用多少时间就痊愈了。可是,扁鹊却对公扈和齐婴说:“你们俩以往所求治的病,都是病邪从体外侵入到体内的五脏六腑所致,因此只需用药物和针灸治疗便能解决问题。这几天我发现你们身上还潜伏着一种病,..

魏国都城大梁以北的黎丘乡,经常有爱装扮成乡人子侄兄弟的鬼怪出没。有一天,家住黎丘农村的一位老人在集市上喝了酒,醉醺醺地往家走,在半路上碰到了装做自己儿子模样的黎丘鬼怪。那鬼怪一边假惺惺地搀扶老人,一边左推右晃,让老人一路上受够了罪。老人回到家里以后,不脱鞋、合着衣,倒在床上就睡着..

古时候,永州有一个人迷信得厉害,不管做什么事,总要看看吉不吉利。这个人生在子年,属相是鼠,于是他就把老鼠当成是自己的保护神,万分敬重。他不但自己敬重老鼠,还订下了家规,不准大家消灭老鼠,将老鼠好好保护起来。所以他家里见不到一只猫,仆人们都小心翼翼的,生怕不经意间伤到了老鼠。这样一..

古来有句俗话:“行善积德”。这句话是劝人多做好事,多做善事。遇到灾荒年间,有些殷实人家为救那些饥寒交迫的灾民免于饿死,捐米赈灾,皆为积德之举。太平年间,将鱼、龟放游到江河水池,将鸟放飞到大自然,叫“放生”,皆为积善之行。后来,有人在大年初一这天,把捉来的鸟雀放生,名之曰“爱生灵”..

本文作者唐建蓉归档在1981年1月8日频道

1981年1月8日发生的大事件,原标题:新中国首例征婚是发生在农历1980年12月3日的新闻,最新最全的历史数据库信息平台,本站支持发布收藏转发分享海报,更多历史文章请登录历史时间网。

    《历史时间网》感恩您转发标题为新中国首例征婚的内容,如需投稿请登录本站,登录后即可投稿分享收藏,并且看作文获取积分兑换礼品。

    登录 投稿说明

    https://www.lishitime.com/lishi/1185.html

长按下面的图片另存或分享给好友